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處于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過渡階段,地方補貼對于消費者購買決策、車企乃至整個產業的發展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7月,石家莊發布最新的政策,成為首個退出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地方政府,為本已受騙補影響的產業發展蒙上一層陰影,更讓人擔心的是可能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步入后塵。
一、地方補貼取消對車企到底有多大影響?
補貼力度與新能源汽車銷量成正比,已出臺的補貼政策地方政府中,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與國家1:1實施,這些城市毫無疑問都是電動車銷量的主力區域。
車企受地方補貼影響的大小可以通過比亞迪在上海的業績看出端倪,今年4月出臺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2016-2017年)》明確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單一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在上海市累計銷售新能源乘用車達到并超過4萬輛的,上海市地方補貼減半;超過6萬輛的,地方補貼取消。
受政策影響、在上海補貼減半的比亞迪銷量大幅度下滑,數據顯示,同比15年上半年1.6萬輛的業績,2016年上半年,比亞迪秦銷售9404輛,同比大跌40%。
而補貼未受影響的上汽榮威e550異軍突起,16年上半年在上海銷售8711輛,同比大漲162%,冰與火的溫度。
二、國家的后手:聚焦供給側
截止2016年7月底,在購買環節,粗算下來保有的70萬輛左右的新能源汽車已經耗費國家財政300億-600億的補貼資金,整體產業已經度過艱難的萌芽期。
按地方平均補貼與國家補貼1:0.7計(通常地方與國家補貼比例在0.5到1之間),地方政府在整個過程中也拿出了200億元左右的真金白銀,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無利可圖的地方政府選擇退出補貼想必中央并不會感到意外。
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如何在后補貼時代維持中國電動車產業平穩、快速、可持續發展考驗著各部委的政策智慧,“扶上馬,再送一程”,馬已上,在送的階段,補貼政策風口已然由需求端向供給側轉向。
不久前工信部副部長馮飛曾透露,國家將對電動汽車補貼政策進行三方面調整。第一是研究建立與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等因素掛鉤的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二是提高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的條件,對現有目錄進行動態調整,提高補貼產品的先進性水平;三是推進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粍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同步管理辦法的出臺,建立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掛鉤制度,逐步建立市場化機制引導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生產推廣。
在8月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同樣明確表示,下一階段,新能源汽車補貼必將更加重視技術和產品。
三、開源、節流、讓利!車企應對地方補貼退出的三種選擇
1、開源
1)開發暢銷爆款車型,插電式SUV或是契機
當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成熟電動汽車產品著實較少,每月能有一定銷量的僅比亞迪秦、比亞迪唐、榮威550、北汽E系、比亞迪E6等,打造類似特斯拉MODLE 3的爆款產品是電動車企在無補貼時代的必經之路,在中國,插電式SUV或是一個契機。
2)銷售新能源汽車碳配額
8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為專注發展電動車的企業打開一道天窗,而且在時間上安排上也接力的非常巧妙(2017年開始試行,2018年正式實施),國內車企還有幾年緩沖期,政策又在倒逼企業技術研發。
3)做好電動車使用環節解決方案
未來國家政策主抓供給端,預計退出補貼的地方政府必將政策重心調整到電動車使用環節,這也是當前電動車消費的痛點。
電動車與燃油車相比,在可靠性、充電、售后維護、回收等使用環節并沒有徹底得到消費者的信賴,在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做好電動車使用環節的解決方案,是車企在無補貼周期得到更多潛在車主擁抱的決勝法寶。
2、節流
1)苦練內力,規模化生產驅動單車成本降低
傳統汽車制造業年盈虧平衡線在3-5萬輛,規模越大,單車成本攤銷越低,車企還需要苦練內功,通過技術突破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比亞迪2015年6.2萬輛的的銷量證明,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能夠在電動領域殺出一條血路,隨著北汽、吉利、江淮等越來越多自主品牌崛起,中國電動車供應鏈整體成本都將降低。
2)電池成本的持續下降將降低電動車生產成本
電動車40%左右的成本在于電池,雖然今年來受電池目錄影響,供不應求的形勢或驅動下半年電池價格或有所提升,但以五年周期來看,電池成本大幅度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
科技部長萬鋼今年二季度接受采訪時表示,2015年動力電池在2011年的基礎上制造成本降低了30%,今后五年要努力把動力電池單位能量密度提高一倍,把制造成本降低50%;使單位電池能量達到300瓦時以上的同時,成本降至1元以下。
3)讓利
由于中央、地方雙重補貼的存在,當前電動車單車利潤明顯高于傳統燃油汽車,從比亞迪2015年財報可以看到,對標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兩個業務板塊,其電動車全年銷量6萬輛,但板塊營收與38萬輛年銷量燃油汽車板塊不相上下,利潤之高可想而知,回歸常態利潤,車企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四、壞消息中的好消息
國家科技部 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在多個場合都強調:“取消地方新能源汽車補貼,短期來看可能會對當地新能源汽車銷售產生影響,但從長遠來看,肯定會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地方政府補貼退出對車企或許是個壞消息,但從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來看,也存在積極的影響:
1,失去地方補貼壁壘,地方保護主義將被摧毀,市場環境公平、一致性得到保障。
2、沒有地方補貼這塊唐僧肉,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新的騙補沖動。
3、有助于淘汰靠政府電動車補貼做企業救濟金的落后產能。
4、近兩年,千億級別的各路資本瘋狂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地補取消有助于把沖著補貼而來的沖動拒之門外。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智電汽車認為,地方補貼退出或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市場化的拐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