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盈利是每個人的夢想,但大部分人卻每天都在做著于盈利無關背道而馳的事情。不可能每一筆交易都能定乾坤;也不可能每一次失敗都傷筋動骨。離成功越來越遠,卻離失敗越來越近,是因為很多時候終止了成功,卻延續了失敗。回顧平時操作中錯誤的理念和方法,其中有多少都是曾經堅持的方向。很多人在抱怨,但每天卻一如既往的在做著追單、抗單、鎖倉、重倉、隨意變換倉位、頻繁交易、胡亂割肉、逆勢加倉、追漲殺跌等等蠢事。以上錯誤你都犯過,且不思悔改,那么你根本不適合做交易。抱怨不能解決問題,抗單不能改變方向,而頻繁交易只會錯失利潤增加失誤的機率,重倉更是賭博的開始。方向錯了,抗是扛不住的,成功者不走尋常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之后的成功才更堅固持久。
——市場資訊
周二(9月13日)國際油價震蕩下跌,美原油10月期貨一度跌逾1.5%至45.41美元/桶,布倫特原油11月期貨失守48美元整數關口,最低觸及47.53美元/桶,因市場對美國鉆井活動增加感到擔憂,且前一日油價上漲近1%后投資者了結獲利,此外中國數據未能提振油價;美油目前關注10日線45.35美元附近的支撐。交易商稱,周二油價下跌表明,盡管周一(9月12日)美元疲軟提振油價收高,但美國石油鉆探活動增加仍令人擔憂。
交易員還表示,樂觀的中國工業產出數據未能提振油價,因市場仍處在獲利了結模式。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數據顯示,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高于路透調查預估中值6.1%,1-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1%,高于路透預估的8%。澳新銀行在報告中稱,投資人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低迷。未來數月中國國有煉廠料將擴大柴油和汽油出口,因以往曾是最旺盛的消費期可能變得低迷,令已經飽和的市場感到寒意。
——現貨原油技術分析
原油昨日亞歐盤橫盤為主,空頭連續測試44.70一線。晚間美盤守住低點走反彈,并且坐穩45.30小時圖中軌之上,形成了一波反轉收復的走法。目前小時圖坐穩45.90支撐穩固,日圖有望收陽。預測今日將會延續性的去收復此前高點,不過今天不會有太大的空間。從最低至44.70拉2美金的極限區間來看,今天有極限位置是46.70。今天的區間會在46.70-45.0之間震蕩。技術面上看,日線收得一根小陽,預計今日行情將會有所反彈,但是總體走勢仍然指向空頭,故日內操作上建議反彈高位做空為主,低位多單為輔。
現貨原油操作建議:
1、回踩45.6附近多單進,止損45.0,目標46.5;
2、46.6附近空單進,止損47.1,目標45.7;
【做原油投資應該如何規避風險】
做投資,風險本是常態,正視風險才能做到有效規避風險。那么具體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把風險控制到最低?注意以下幾點:
1.倉位太重而爆倉
對于原油投資新手來說,倉位太重,屬于過度交易的范疇。這是爆倉的主要原因,用大比例的杠桿重倉下手,抗風險能力很差。其心理的魔障就是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思想作怪。
防范的措施:對于原油投資新手就是輕倉小量,細水長流。
2.輕倉小量也爆倉
在原油投資中,有的人因為倉太重而爆倉,可有的人輕倉小量也爆倉。究其原因是“頻繁進出,過度交易”。從心理上的角度來看就是沒有計劃,急于翻本,下隨手單,下情緒單,最后搞得心態很壞,賠率很高,像鈍刀子割肉,一點一點地割沒了,爆倉了事。
防范的措施:在原油投資中連續三次交易失誤,要堅決罷手不作,停下來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3.盲目跟單而爆倉
在原油投資中有很多朋友盲目跟從別人的“喊單”進行操作,沒有自己的主見而導致爆倉的比比有之。
防范的措施:在進行原油投資操作時,一定要仔細分析喊單者的操作方法和思維方式,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的跟單操作。
4.不設止損而爆倉
在原油投資中除了喊單這個詞以外,談論最多的就是止損了,可是很多人還是因為沒有止損而爆倉,究其原因,一是心理上的障礙,再就是技術上的因素。心理上的障礙主要體現在存有僥幸心理。
防范的措施:要把止損位置和自己的頭寸調整結合起來,同時也要和自己的操作周期結合起來。如果做中線操作,止損略放大一些,一般150點左右。
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的話說了太多都被大多數人視為廢話了。但根本來講投資就是這樣,風險與利潤并存,且此消彼長。風險的最小化才能成就利潤的最大化!
對于目前熱門的現貨原油、天然氣、白銀等貴金屬投資,感興趣但是無從下手的,或者正在投資手里有套單總體收益不理想的朋友,關注微信公眾號付雯萱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
——雯萱寄語
在投機市場的歷史上,沒有人能夠長時期地準確預測市場的每一次波動,但為什么卻有那么多人能夠持續穩定地從市場賺錢?這是一個我思索多年的問題,為此,我得到的諸多結論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成功的交易者也預測市場走勢,但他從不與市場行情本身爭論,他只是客觀地根據市場的現實狀況作出反應,不會設法去尋找這樣或那樣的主觀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溫馨提示文章內容屬筆者個人(公眾號付雯萱)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