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MLF如期降息,債市一大利好落地,市場止盈情緒迅速抬升,截至6月16日,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快速上行+4.48bp。同時5月經濟數據顯示,基本面內生動能仍待修復,穩增長預期博弈加劇,進一步導致債市回調加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受資金面影響,短債的波動也明顯放大,最近兩個交易日1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上行+4.52bp,1年AAA短融收益率上行+6.28bp。從去年開始,由于權益市場表現弱勢,市場上涌現出一批主打“穩健”的中短債基金,受到很多投資者青睞。那么在債市大幅震蕩時,這些產品表現怎么樣?
僅31只產品連續兩日做到“0回撤”
統計全市場中短債策略的基金,6月15日,有128只產品做到了“0回撤”(即單日凈值沒有出現下跌),6月16日,有40只產品做到了“0回撤”,而連續兩天都抗住債市震蕩壓力做到“0回撤”的產品僅僅只有31只。
那么,具體是哪些中短債基金在這一輪回調中體現出了比較強的抵御風險能力?我們篩選出了6月15日和6月16日都沒有下跌的產品,供大家參考:
不難發現,雖然此類中短債基金在宣傳時都打出了“嚴控風險”、“力求穩健”等標簽,但并不意味著保本保收益,在債市發生風險時依舊有可能產生浮虧,個別短債基金甚至單日凈值跌幅在-0.1%以上,對于偏好穩健的投資者來說確實有些難以接受。
去年四季度
部分中短債基金規模大幅縮水
結合這兩天的行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起去年年底的兩波債市回調。去年11月,由于疫情防控和地產政策出現拐點變化,在基本面尚未完全修復的情況下,市場強預期帶動第一波債市回調,隨后地產“第三支箭”政策出臺,疊加年末資金面收緊、銀行理財集中贖回帶來的負反饋效應,12月債市又出現了第二波回調。
當時,部分中短債基金由于回撤控制不佳,凈值波動水平太大,導致基金規模迅速縮水,尤其是本身規模已經很大的基金,控回撤的難度更大,有些基金甚至在短短一個季度內規模下滑了超過100億。可見對于此種類型的基金,很多投資者都是抱著求穩的心態進行投資,并不能承擔如此大的波動。
經歷多輪考驗
哪些產品表現最穩?
理財產品開啟凈值化轉型之后,基金公司紛紛投入到“承接市場上的理財替代需求”這條寬闊的賽道,通過發行相對穩健的短債基金、中短債基金來吸引客戶,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了。
那么對于投資者來說,應該怎樣挑選這類產品?除了考察收益水平之外,控制風險的水平也非常重要。經歷了去年年底的債市回調,還有最近的震蕩,我們發現有幾只基金的控回撤能力明顯更為優秀。
其中長信30天滾動持有短債是目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短債基金,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基金規模已經達到224億,如此大的體量對于投資來說確實是不小的挑戰。不過,復盤最近的幾次債市回調,長信30天滾動持有短債的表現十分穩健,從2021年成立以來回撤始終控制在-0.1%以內,且近1年收益3.71%,處于市場中上游水平,可以滿足追求“收益比貨幣基金高、并且持有體驗好”這一類客戶的需求。
隨著各種主打“理財替代”的基金產品不斷涌現,更需要我們投資者擦亮雙眼,認真辨別市場上種類繁多的基金,挑選出真正做到業績表現持續穩定的產品,才能擁有舒心的投資體驗。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