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呂棟)
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舉辦,該活動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山東省政府承辦,主題為“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在會上,國際知名科技公司的高管圍繞人工智能發展相關話題暢談觀點。
李彥宏:國際競爭戰略關鍵點不是有多少個大模型
(資料圖)
在6月26日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主論壇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發表了題為《大模型重塑數字世界》的演講。
百度CEO李彥宏
大模型是當下全球科技創新的焦點,也是全球人工智能競賽的主戰場。
李彥宏表示,“新的國際競爭戰略關鍵點,不是一個國家有多少個大模型,而是你的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應用,這些應用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產效率。如果我們能擠上牌桌,獲得競賽入場券,中國將擁有更壯大的數字化產業,數字經濟規模將獲得巨大增長。”
他認為,以大模型為關鍵驅動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汽車制造、能源、交通等行業,大模型可以深入核心業務場景,在智能客服、供應鏈、系統調度等版塊創新,促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提升。
人工智能大模型帶來的治理挑戰也不容忽視。李彥宏表示,“堅持技術發展和安全可控的雙輪驅動,才能行穩致遠。如果我們安全、負責任地駕馭AI發展之路,大模型就會重塑數字世界,人工智能就可以為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創造無與倫比的繁榮,提高全人類福祉。”
張勇:中國發展人工智能具備三方面優勢
在6月26日的主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應該“可用、可靠、可信”,應該增進人類文明福祉,并解決真實的問題,應該有先進和穩定的技術,應該注重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并展現普惠、互信和尊重。
阿里CEO張勇
他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具備基礎扎實、場景豐富、數實融合這三方面的優勢,隨著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創新生態的發展壯大,這些優勢正在不斷鞏固和加強。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計算成為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們希望基于云計算,讓算力更普惠,讓AI更普及,通用人工智能將能夠以更低門檻、更高效率,打通數據斷流節點,推動數據在企業研發、生產、配送、服務等全要素環節中暢通流動,讓數實融合更深入。”張勇說道。
在6月25日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員代表座談會上,張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知識產權等問題。這些問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大模型的應用,被放到了更為顯著的位置。
在張勇看來,只有監管部門和企業之間開展積極且具有前瞻性的溝通與合作,推動關于數字產權、數字交易、數據資產交易,以及數據資產使用等多方面的規則構建,才能使新技術的使用不僅能為社會帶來新亮點和新進步,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規避在發展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周鴻祎:公有大模型在場景落地時存在四大痛點
6月26日在主論壇上,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大模型未來發展的主要場景是企業、行業、政府和城市,應通過打造“安全可信、可控易用”的專有大模型,助力產業數字化到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
周鴻祎認為,大模型是真正的智能涌現,也是工業革命級的生產力工具,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滿足政府、城市、行業和企業的痛點剛需。然而,公有大模型在場景落地時并不能直接使用,存在著缺乏行業深度、易帶來數據安全隱患、無法保障內容真正可信及無法實現成本可控四大痛點。
“垂直大模型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讓大模型從‘萬事通’變成政府通、行業通和企業通,才是真正的價值。”周鴻祎表示,企業級場景需要打造的是“安全可信、可控易用”的專有大模型,大模型實現“安全可控”的關鍵在于要堅持“輔助模式”,將大模型定位為企業和員工的助手,作為“副駕駛”角色提供幫助,讓人的意志在整個決策回路中起到關鍵作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要‘以人為本’,大模型要幫助企業員工提升能力和效率。”周鴻祎認為,相比和機器進行復雜的交互,與“人”對話更符合日常工作習慣,“數字員工”將大大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門檻,成為企業的數字助理及數字專家。他表示,未來360將進一步發揮在人工智能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優勢,幫助各地構建“安全可信、可控易用”的大模型,為產業數字化向智能化的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GSMA首席執行官:5G給人工智能帶來更多機遇
6月26日,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首席執行官洪曜莊在主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將會對我們的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改變我們互動的方式,能夠讓企業提高生產力,幫助政府和公共機構解決最緊迫的一些全球性的挑戰,特別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
GSMA首席執行官洪曜莊
洪曜莊表示,如今,全球超過230個移動運營商在90多個市場推出了商用5G服務。預計到2023年,將有30個新市場推出5G服務。中國在5G領域遙遙領先,擁有全球最多的5G基站。據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首個5G連接數突破10億的國家。
他認為,隨著5G持續發展,人工智能也迎來了更多機遇。各組織能夠實時收集更多真實數據,改進人工智能系統,讓它更加復雜和強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人工智能將會對我們的社會產生深刻影響,改變我們互動的方式,能夠讓企業提高他們的生產力,幫助政府和公共機構解決他們最緊迫的一些全球性的挑戰,特別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洪曜莊表示,但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立即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可信賴的環境,建立以人為本、基于風險的方法體系,確保人工智能對于每個人都可靠、負責和公平,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讓任何人掉隊。
英特爾副總裁:對中國數字經濟充滿信心
在6月25日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員代表座談會上,英特爾公司副總裁蔣濤表示,技術創新永無止境,我們應該以負責任的態度使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科技成果,引導數字文明正面地支持人類社會蓬勃發展。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蔣濤
蔣濤表示,英特爾致力于人工智能普適化,結合硬件方面的獨特優勢,支持開放的生態系統,面向未來進行正確的投資,以滿足全方位人工智能的計算需求,將人工智能擴展到任何地方——從云端到邊緣——使企業能夠將數據轉化為價值。
他提到,中國數字經濟正快速發展。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預計超過52萬億元,未來10年內還將會翻一番。作為一家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在“一線”能感受到中國數字經濟是“量”與“質”兩方面的比翼齊飛。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5G網絡,算力規模排在世界前列,在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不斷涌現,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蔣濤稱,英特爾對中國數字經濟充滿信心,作為數字經濟產業的一份子,英特爾也對在中國實現更好的發展有很大信心,期待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共同開拓高速增長的數字經濟市場,合作共贏,為數字文明的進步做出貢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