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湟源縣充分利用資源環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優化發展布局,通過打造原料基地、做強特色產業、加速園區轉型、推進三產融合等手段大力發展特優產業,讓鄉村振興“蓄”勢待發,“照亮”群眾致富增收之路。
打造綠色原料基地,激活鄉村振興“強引擎”。聚焦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重點示范縣建設,立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夯實綠色原料種植基地29.25萬畝,整治非農化、非糧化及撂荒地7147 畝,建成高標準農田0.5萬畝,深松整地3萬畝。持續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20萬畝,實施糧改飼項目,種植優質飼草5.8萬畝,年產鮮草20萬噸,同步推廣綠色防控和有機葉面肥?;厥辙r田殘膜126噸、農藥包裝廢棄物1萬個、收儲農作物秸稈5萬噸、加工生物有機肥10萬噸,農田殘膜回收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91%、86.3%。新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0家、生態牧場1個。出欄各類畜禽31.37萬頭(只羽),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1萬噸、0.125萬噸、3.6萬噸, “綠色農田+綠色種植+綠色施肥+綠色防控+綠色養殖+綠色保險+綠色原料”綠色發展支撐體系基本建立。
做強主導特色產業,打造鄉村振興“助推器”。羅列產業鏈項目清單,繪制產業鏈圖譜目標企業,將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強縣富農第一支撐,大力推進“飛地農創產業園”“三鄉農創孵化園”“有機農畜產品集散中心(高原地標農產品交易港)”等產業集群建設,不斷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重點任務,打好胡蘿卜、青蒜苗等“特色牌”,著力打造青稞、飼草、有機肥等新興加工產業,以推進“三品一標”建設引領農業提質增效。借助“東西部協作”橋梁紐帶作用,以南京雨潤、山東金鑼為招商重點,不斷提高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和產品研發水平。
聚力園區轉型升級,蓄積鄉村振興“園動力”。以大華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為契機,瞄準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方向,按照“園中園”產業布局原則,整合資金7526.62萬元實施鄉村振興產業孵化園建設項目,已簽約5個精深加工企業。投資6500萬元實施青藏高原地標農產品交易港建設項目,優化 “湟源牦牛肉”“湟源馬牙”“湟源青蒜苗”等主要地標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布局,所有項目建成后,新增產能3000噸以上,全縣加工轉化農畜產品5000噸,精深加工轉化率提高至65%以上,“園區+企業+標準化廠房+批量化生產+品牌化包裝+市場化銷售”產加銷一體化發展體系基本建立。
深入推進三產融合,擦亮鄉村振興“金招牌”。以“講好一頭牦牛的故事”為主線,夯實“飼草種植+生態養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品牌包裝+線上線下銷售”全產業鏈發展基礎,著力補齊加工短板,加快延伸供應鏈服務體系鏈條,建立種養加銷一體化循環發展模式。投資1250萬元實施牦牛藏羊產業集群建設項目,持續完善日月山牧場和三江一力屠宰分割、冷鏈倉儲、產品溯源、市場銷售等二三產發展設施短板,強化“龍頭企業+聯合體+合作社/家庭農牧場+農戶”產業鏈融合發展帶動模式,項目建成直接帶動全縣牛羊養殖戶5000戶以上參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分紅。投資1738萬元扶持文友、恩澤、三江一力、小茶牧場等進行加工強鏈補鏈延鏈建設;投資2000萬元推進國家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等,加快提升主導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水平。
來源:湟源融媒
監制:劉幸海
責編:寇榮
編輯:馮麗晨、張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