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2023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古黃河泛區大會在豐縣舉行。
(資料圖)
圍繞“科技助力古黃河泛區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主題,來自科創中國-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地標生境)專業科技服務團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政府主管領導等200余人匯聚一堂,從多個層面分享及探討發展成果、交流經驗。
此次大會由中國地理學會地理大數據工作委員會、江蘇省豐縣人民政府主辦,致力于不斷推動豐縣在內的古黃河泛區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單位在2021年聯合啟動了“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2021-2030十年行動計劃”。兩年來,該行動計劃已覆蓋11個省(區)17個案例,被納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創中國”計劃,并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亞太區域“一國一品”計劃評選為“好實踐”案例。
古黃河泛區是黃河從青藏高原起源、流經黃土高原一路攜帶濃厚黃土之后、在巨大勢能落差下,經多次泛濫、改道、沖積、淤積形成的特殊地理單元。新中國成立以后,古黃河泛區走上了將水害變為水益的建設道路,近年來在國家“綠色發展”戰略指引下,以往泛濫的黃河故道如今成為綠色公園,以往黃泛沉積深厚的黃土如今成為優質地理產品的原產地。
豐縣位于江蘇省西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七縣接壤處,黃海遺址生態環境獨特,森林覆蓋率多年來穩居江蘇縣級首位,大沙河國家濕地公園百鳥齊鳴、碧水映藍天。豐縣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十分有利于牛蒡等根莖類農作物和蘋果、梨等果樹的生長,是享譽中外的“紅富士蘋果之鄉”、“牛蒡之鄉”、“薹(tái)蒜之鄉”、“毛木耳之鄉”,也是牛蒡標準化生產和深加工基地。
豐縣近年來重點聚焦“果菌菜牧”四大特色產業,不斷做優產業集群,擁有君樂寶乳業、林家鋪子、大紅德鄰等重點龍頭企業25家,農業年產值超240億元;擁有1家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園,園區落戶了同福集團、二十二城等一批知名農業龍頭企業,構建起了“從田園到餐桌”的綠色食品產業鏈。
會上,科創中國-地標生境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闖研究員以《科創中國-地標生境2021-2030十年行動計劃多方合作機制建設與行動路線圖》為題發表主旨報告,北京大學韓茂莉教授、江蘇師范大學馬曉冬教授分別就《歷代黃河重大改道與黃泛區》和《徐州建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模式與路徑研究》為題發表演講報告。
來自十幾個省(區、市)專家、學者、企業家、地方政府代表就古黃河泛區、優質地理產品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域高質量發展、科創中國-地標生境企業鏈接生產者、鏈接消費者、豐縣專場、開放科學助力地標生境領域數字經濟、科教聯手助力地標生境領域高質量發展等專題展開討論。
大會期間,對“豐縣牛蒡古黃河泛區案例”、“豐縣蘋果黃河故道(大沙河)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豐縣梨古黃河泛區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進行了田間授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公共數據中心簽署了“全球變化科學數據出版系統世界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應用分中心”、“科創中國-地標生境專業科技服務團”與“中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聯盟”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宣布“科創中國-地標生境專業科技服務團”企業組成立。
當前,豐縣正按照徐州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戰略部署,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全縣綠色低碳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此次大會將豐縣牛蒡、豐縣蘋果、豐縣梨入選為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產品,將極大提升豐縣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致富增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