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從零開始,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組建一支全新的“赤水青少年合唱團”,并排練出相對成型的數首作品,將優質的音樂教育資源與赤水師生共享……這個暑假,華東師大音樂學院“教育筑夢”貴州分隊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戰任務。
8月9日至12日,依托華東師大“教育筑夢”黨建品牌項目,在赤水一中提出“幫扶請求”的邀約下,音樂學院教工黨支部派出首批貴州分隊,同時聯動校團委組織的“華夏之光,青年在行動”專項社會實踐活動,由音樂學院石春軒子教授、譚雅如副教授帶領學生志愿者團隊一行共9人在華東師大前身學校之一的大夏大學辦學地——貴州遵義的赤水市集結,開展了為期四天的暑期調查研究與“教育筑夢”專項支教行動。
赤水一中要組建暑期合唱團的消息一經傳出,就迅速招募到一群富有“音樂夢”的青少年。他們中有的“零基礎”卻一直喜歡音樂,有的憑借一腔熱愛自學了民謠吉他,有的自稱從小就是音樂老師的“得意門生”,還有一對平時在家就愛自己琢磨“合作彈唱”的雙胞胎姐妹……“用一個詞來形容我們的學生,那就是‘十分樸實’”,赤水一中的音樂老師雷海燕說,“他們太熱愛音樂,太想唱歌了……我們一個年級900多人,大家報名得十分積極踴躍,雖然因為客觀條件受限不得不取舍,最后甄選出52位學生。”
譚雅如副教授及學生志愿者團隊認真了解學生們的興趣愛好、聲樂能力和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材施教。學生們以極大的熱忱與專注投入到合唱訓練中來,迅速學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如愿》這兩首作品,以及由音樂學院作曲老師王青青專門為“筑夢”合唱團量身改編的《節氣歌》。
“譚老師就是來幫助大家圓夢的……”合唱團的同學們紛紛表示,“她的排練特別實在,從最基本的發聲原理與氣息運用,到規范的讀譜與節奏訓練,論誰都無法相信短短的三天大家獲得了這么大的蛻變,真的特別幸福。”
“教育筑夢”活動也是對參與的學生志愿者,即“未來音樂教師”的實戰演練。作為一場“雙向奔赴、雙向共贏”的活動,正如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旌旌在臨行動員會上所言:“學生志愿者們在利用自身音樂技能及專長助力鄉村學生圓夢的同時,也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社會服務能力。”
曾參加過第一期“教育筑夢·佛年夢想合唱團”活動的“筑夢老兵”、合唱指揮碩士徐金輝說:“在我和‘教育筑夢’共成長的三年中,我也獲得了很多合唱排練的教學心得。比如湖南醴陵的小學生模仿能力比較好,而赤水的高中生們學習能力更強一點,其中很多孩子一開始的頭腔狀態就很好,我們在教育上需要更多地引導他們……”
除了為赤水一中的學生“歌聲筑夢”外,音樂學院“教育筑夢”貴州分隊還直擊當地音樂教師的專業“痛點”“難點”,舉辦兩場實地“師訓”技能培訓專題講座,讓赤水當地40余名一線音樂教師“面對面”“零距離”接觸到一流的專業技能教育,助力當地音樂學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