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北京市政府到各區相關部門,領導在述職中都突出了述廉的環節。市政府部門的集中述職述廉活動中,市紀委書記到場擔任考官。懷柔區區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向區紀委全會述職述廉時,現場曬起了家庭住房、子女就業等個人情況。(新華網,2月23日)
領導干部的述廉一直都是干部工作的重點部分,近日北京市要求領導干部在個人述廉中加入個人事項部分,其目的在于規范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加強對“一把手”行使權力的監督,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而當前對“官二代”、“貪內助”的批評聲不絕于耳,只有加強對領導干部個人事項的述廉,才能扭轉對“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指責,改善官員家屬的對外形象。
近年來由于少數“官二代”、“貪內助”的為虎作倀,使得整個社會對官員家屬都是嗤之以鼻,認為官員的配偶、子女都是虎豹豺狼,是官員貪污腐敗的背后推手。誠然當今社會是出現了河北“官二代”撞死人,長沙“官二代”打死人,合肥“官二代”毀容少女等諸多負面新聞,抹黑了官員家屬群體的形象,也不利于我國官員制度的健康發展。為此及時要求領導干部在述廉中加入對個人事項部分的內容,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空缺,讓群眾了解和監督官員家屬都在做些什么,都是什么身份,從而達到監督和制約的作用。
官員家屬身份既特殊又矛盾。作為家屬,一方面可以最直接的對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官員貪腐的背后推手。如何衡量公民與家屬之間的地位,平衡彼此之間的作用,將對官員的發展起著不可忽略的引領作用。為此重視官員家屬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從官員子女的秉性,官員配偶的生活態度就能拿捏住此官員的“為官之道”。
創新述廉模式,加入對官員個人事項的說明,出臺《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不單是給群眾因質疑官員個人情況的交待,也是對官員個人行為的警醒。如何在官場和家庭中適應角色轉變,在為官與為父、為夫中找準定位,當不言而喻。(文/龍藏)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