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熱點資訊 >

人人都是志愿者 打造北京金名片

2023-06-13 05:57:33 來源:北京青年報官網

人人都是志愿者 打造北京金名片

東四七條小學義務講解團來到東四胡同博物館介紹東四底蘊,傳播胡同文化


(相關資料圖)

在學雷鋒活動月中,東四七條小學的小志愿者們來到社區自主打掃衛生,宣傳垃圾分類

精神文明建設系列報道之七

新時代的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也是精神文明的高地。從“全民奧運”開始,“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就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北京市民的行動。在北京,學雷鋒、做志愿者,不但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時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作為北京的一張“金名片”,不斷提升著城市的文明指數。上至已經退休的活力老人,下至中小學生,人人爭當志愿者,讓北京成為一座“志愿之城”。

志愿服務從重大活動到生活日常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竟意外掀起了一波“志愿熱”。人們驚喜地發現,36歲的載荷專家桂海潮竟然還有另一個身份:志愿者。

小鎮青年、年輕博導、戴眼鏡的宇航員……在桂海潮的眾多標簽中,志愿者無疑是特殊的一個。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還是大學生的桂海潮穿上“志愿藍”,成為城市志愿者的一員。在一張老照片中,桂海潮和同伴在“藍立方”城市志愿服務站點前露出笑臉,曬黑的臉龐和潔白的牙齒形成了鮮明對比。

神舟十六號發射升空后,桂海潮這張青澀的照片很快刷了屏。網友紛紛點贊:“沒想到太空中也有我們的志愿者”“優秀的人果然干什么都很優秀”……

當年,北京共設立500個“藍立方”站點開展城市志愿服務,為中外游客提供指路問詢、語言翻譯等服務。作為重要的“奧運遺產”,北京奧運會后,志愿服務得到延續,并化作日常。

西單圖書大廈門前的城市志愿服務站點,正是由2008年的“藍立方”延續而來。當年,這個站點人氣爆棚,來這里問路的,既有拎著大包小包的外地游客,也有不同膚色、說著各種語言的國際友人。十幾年來,站點經過多次升級,從最初的一把遮陽傘到簡約時尚的崗亭,志愿服務已經成為西單街頭的一景。

翻開老照片,往事歷歷在目。志愿者藺紅霞說,這個小小的志愿服務站,在冬奧期間升級為“雙奧站點”,她本人也成為一名“雙奧志愿者”。現在,這個站點每天從早上10點到下午4點都有志愿者在值守,志愿服務已成為常態。

在師大北路21號社區,來自北京語言大學的“夕陽再晨”志愿者會定期來給老人上“手機課”。從視頻聊天到網絡購物,從預約掛號到打網約車,志愿者們設計了一系列課程。許多老人使用智能手機不熟練,年輕人不厭其煩,從如何添加地址、如何綁定賬戶開始,手把手地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作為知名的科技助老志愿品牌,僅在北京,就活躍著48支“夕陽再晨”志愿者隊伍。12年來,“夕陽再晨”帶動全國百余所高校開展志愿服務,上百萬名老年人因此受益。

在北京,許多人都是通過重大活動保障開始了解的志愿服務。“夕陽再晨”創始人、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張佳鑫的志愿經歷也是從一次重大活動的志愿服務開始的。2009年,剛上大二的張佳鑫作為國慶60周年群眾游行方陣的一員,走過了天安門廣場。從此,志愿服務便成為他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志愿服務不斷發展,不斷走向深入,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22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臺實名注冊志愿者458.1萬人,注冊志愿團體超7.7萬個,累計發布志愿項目60.75萬個。到今年,北京市五星級志愿者達到10675人。在新認定的第九批“五星級志愿者”中,超過80%的志愿者都具有垃圾分類、禮讓行人等城市治理志愿服務的相關經歷。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做志愿

全國勞動模范李素麗2017年退休后,成了一名志愿者。6年來,她下社區、進學校、去外地,比上班還要忙。

在北京,李素麗的名字家喻戶曉。作為上世紀90年代的“老典型”,她在平凡的售票員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以真誠、熱情地為乘客服務而聞名。如今退了休,每當李素麗來到社區參與志愿服務,總是能被居民認出來。

做志愿者,重要的就是“親力親為”,這對李素麗來說可謂是輕車熟路。早在21路公交車上時,她就是這么做的。如今當了志愿者,她為社區老人理發,到養老院給老人包餃子、表演節目,樂此不疲。有人勸她退下來就好好歇一歇,可她始終認為,做志愿服務是一件快樂的事,“你幫助了別人,自己也會收獲快樂,這是我在公交車上工作時就真真切切體會到的。”

“快樂學雷鋒、幸福做志愿”,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李素麗的周圍,和她一起當志愿者。如今,李素麗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已發展至60余支隊伍、上萬人的規模。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志愿精神猶如一顆種子,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文明之花。

在豐臺區右安門街道翠林三里社區南側,有一座橫跨6條鐵路的人行天橋。因為解決了附近居民的出行難題,這座橋被大伙親切地稱為“連心橋”。橋修好了,因為沒人負責打掃,橋上很快垃圾滿地。

怎么辦?退休司機竇珍看到這種情況,拿起簸箕、掃帚,利用空閑時間打掃天橋,一掃就是11年。他也因此被居民稱為“掃橋爺爺”。

2013年,87歲的竇珍老人走了,“連心橋”上的掃橋人卻多了起來。人們不但接過了他的掃帚,還把他的精神發揚光大。在右安門街道,志愿者們成立了以竇珍命名的志愿服務聯合會,除了每周固定打掃“連心橋”,還開展了導醫、助老等志愿服務,社區里涌現出更多的“竇珍”。

前不久,空巢老人謝東突發疾病。接到求助電話,志愿者王曉蘭和李久玲立即趕到老人家中,將其送往右安門醫院。到醫院時,導醫志愿者早已備好輪椅在門口等候。“我今年七十多了,女兒在外地,多虧了有這些志愿者!”提起此事,謝東的老伴濕了眼眶。

其實,竇珍志愿者中,相當一部分是老年人。“老年人更了解社區,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可以發揮很大作用。”負責人蘆婉華表示,他們開展的“小幫老”志愿服務,通過低齡老人“發揮余熱”,讓社區高齡、空巢、獨居老人得到了關愛。

“竇珍老人已經離開我們整整10年,但他的精神卻一直在我們身邊。”蘆婉華說,竇珍志愿服務聯合會的實名注冊志愿者已達3000余人,駐街單位、企業的上班族也積極參與,隊伍里的年輕面孔越來越多。

“志愿者”的稱謂屬于整座城市

6月7日,高考第一天。早上7點半不到,身穿藍色工服的餓了么騎手陳浩林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了北京市第十中學考點門口。只見他來到志愿服務點,將清涼油、退熱帖等防暑藥品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外賣騎手是一名志愿者。

“如果考生和家長有緊急情況需要跑腿,我能幫得上忙。”陳浩林說。由于平時就在第十中學周邊送餐,陳浩林對附近的路況非常熟悉。看到豐臺團區委招募“高考護航”志愿者,就主動報了名。他說,第一次做志愿者就是服務高考,其實他和考生一樣,心里有些緊張。為了當好志愿者,他6點半就起床了。

當了志愿者,會不會影響送餐工作?陳浩林回答:不會。他說,騎手志愿者是在開考前1小時到崗,開考后就去送單了,并不會影響工作。高考這些天,陳浩林并沒有遇到“突發情況”,只有一次考試結束,一位考生與家長走散,借用他的手機打了個電話。雖然事兒很小,但能夠幫助到考生,他挺高興。

今年高考期間,豐臺團區委開展“高考護航”志愿行動,共有6名外賣騎手在考點外駐守。在通州區,也有3名騎手志愿者在考點外待命。

在西城區西交民巷社區,“最美西城大媽”譚道亮那幾天也當起了助考志愿者。西交民巷社區轄區內本來沒有高考考點,但馬路對面的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卻是一個考點。為了保證考點周邊500米范圍內無噪音,作為社區書記的他早早地就跟轄區內的企業和居民打好了招呼。

譚道亮是個身高一米八幾的“純爺們兒”,卻被居民們稱為“大媽”,這背后還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西城區舉辦了一次“尋找最美西城大媽”的評選,在300多位“大媽”中,譚道亮得了第一。就這樣,他成了男版的“最美西城大媽”。他說,“西城大媽”其實就是個符號,代表著北京人的重情義、熱心腸,跟性別沒關系。在重大活動保障和日常志愿服務中,“西城大媽”總是會出現在人們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高考,譚道亮通過挨家走訪,了解到轄區內有一個大型工地,家里頭裝修的居民有十四五戶。可一說高考期間停止施工,施工單位和居民都二話不說表示全力支持。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這場全社會助力高考的行動中,人人都是志愿者。馬路上,愛心司機義務送考;地鐵里,車站設立考生通道,乘客不約而同地“讓考生先走”;考點外,工會設立“暖心伴考”服務站點,讓陪考家長能夠有地兒歇歇腳……

這一刻,“志愿者”的稱謂,屬于整座城市。

親歷者說

志愿服務讓北京發生可喜變化

“十幾年前,志愿活動可不像現在這么普及。”作為一名有著上萬小時服務時長的“五星級志愿者”,張曉紅說。

“志愿者”是張曉紅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身份。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張曉紅從北京緊急趕赴災區,參與地震救援以及災后重建的志愿服務。有一次,為了救災物資能夠按時到達,她和同伴冒著生命危險在馬路上攔車。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志愿藍”。志愿者不但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貢獻了力量,整個城市也悄然發生著可喜的變化。比如排隊,就是那個時候提倡的。“以前都說‘擠公交’‘擠地鐵’,因為沒人排隊,全靠擠。現在你看,排隊上車成了習慣。”張曉紅說,城市文明習慣之所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離不開志愿者的功勞。

2022年北京冬奧會,“禮讓行人”成為北京街頭的新風尚。在志愿者、文明引導員和有關部門的大力倡導下,人與車和諧相處。

不過,在張曉紅看來,志愿服務給北京帶來的變化不僅于此。“最大的變化,就是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志愿服務沒有門檻、人人都能參與,是一種可以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方式。”在北京,正是通過重大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全社會對志愿服務的認知。

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一名社會志愿者,張曉紅參與了奧運成果轉化的相關工作。當時,北京的志愿者工作經驗被總結成十幾本著作,為后來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大型活動志愿服務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學習的藍本。從2009年開始,張曉紅開設了一門志愿服務校級選修課,由于那時社會化、常態化的志愿服務項目還不多,這門課以理論教學為主,志愿實踐活動還得靠她親自組織。

如今,張曉紅的志愿服務課已經成為備受學生歡迎的一門通識課,課時長度也從最初的16學時拓展到了32個學時,各種志愿服務在校內外蓬勃開展。張曉紅希望,學生們能夠通過志愿服務的鍛煉,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正向價值的人。

記者手記

志愿服務在超大城市治理中閃光

志愿服務是名副其實的“奧運遺產”。

兩次奧運,讓世界記住了北京,也讓北京成為一座“志愿之城”。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已成為備受矚目的世界性舞臺。在歷次重大活動鍛煉中,北京的志愿服務機制愈發成熟。志愿者的風采,成為世人了解當今中國的一個窗口,也成為北京的“金名片”。近年來,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志愿服務已化作日常。大到應急救援、鄉村振興,小到禮讓行人、垃圾分類,到處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還要看到,志愿者還是超大城市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是一座有著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實名注冊志愿者已突破450萬人。隨著《北京市志愿者服務管理辦法》的實施,鼓勵志愿者就近就便加入服務隊伍,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在黨建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積極參與城市治理志愿服務,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的要求。志愿服務的規范化、制度化、專業化,將有效助力北京超大城市治理,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

本版文/王琪鵬

供圖/東四七條小學

數說

截至2022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臺實名注冊志愿者458.1萬人,注冊志愿團體超7.7萬個,累計發布志愿項目60.75萬個。

截至目前,全市注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已達7200余支。其中,社區(村)級青年志愿者服務隊6920個,開展志愿服務項目13.1萬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長210多萬小時。

2023年,北京市五星級志愿者達到10675人,突破萬人大關。在新一批五星級志愿者中,超過80%的志愿者都具有社區志愿服務的相關經歷。

最近更新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9re最新在线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四虎精品影库4HUTV四虎|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国产精品1024香蕉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热久久99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91最新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永久|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网影视|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 码ls字幕影视|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