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是引導的意思。
(資料圖)
2、后由此產生一個成語引而不發,比喻善于啟發引導。
3、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4、又比喻善于控制自己。
5、此句出自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
6、原文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7、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8、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9、”譯文孟子說:“高明的木匠不會因為笨拙的徒工而改變、廢棄繩墨,羿不會因為笨拙的射手而改變拉弓的標準。
10、君子(教導別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滿了弓卻不射出箭,只是躍躍欲試(地做示范)。
11、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間,有能力的人便會跟從他學。
12、”擴展資料:引而不發的教育啟發善于引導的老師總是給學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傳授方法,以身作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是“引而不發”。
13、把弓拉滿,但卻不把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要放的樣子,啟發學生理解,激發他們躍躍欲試的愿望。
14、所以,孟子又把這種做法歸結到“中道而立”上。
15、所謂“中道”,也就是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
16、做到這一步,老師教起來則輕松,學生學起來則愉快。
17、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引而不發。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