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過搭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改善存量勞動力的素質結構,從而整體提高勞動力要素的邊際產出水平,使我國人口素質紅利優勢加速形成。
(資料圖片)
——————————
日前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對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人口發展新常態作出分析研判,并首次提出“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等重要論斷。
如何理解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我國新的人口機會在何處?日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戰略規劃研究室副主任關博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說,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未來一段時期基本國情,但要看到,人力資源豐富依然是我國的突出優勢,我國仍處于人口紅利的窗口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持續支撐。
我國人才紅利效應正在形成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必須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
對此,關博結合數據分析說,我國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2022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3年,比2021年提高0.11年,比2020年提高0.18年?!拔覈丝谒刭|明顯提高,人才紅利效應正在形成。”關博表示,人口受教育年限、勞動生產效率和人口健康素質的提升,能夠不斷塑造和釋放新的人口紅利空間。
人口素質不斷提高有助于支撐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及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也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關博看來,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我國人口政策的核心目標,實現長期均衡發展要考慮多重結構性因素的“再平衡”。
他解釋說,在人口年齡結構方面,人口老齡化過程會帶來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青壯年勞動力供給逐步減少。為此,應加快完善“一老一小”的民生保障,進一步挖掘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潛力,維持社會總體活力,穩定勞動力要素的必要投入水平。
在人口素質結構方面,要加快積累人力資本,加快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推動人口“數量紅利”向“質量優勢”的轉變。
培育和提升人力資本 提升勞動生產效率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穩定增長期,在勞動力要素方面不完全與人口數量紅利期疊加,而更多依賴于培育和提升人力資本?!标P博結合近年來學界對于“勞動生產率重于生育率”的論證結果說,只有將高質量勞動力供給與技術創新有機結合,才能持續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并改善全要素生產率。
如何立足人口規模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現高質量勞動力供給?關博認為,要著力提升新增勞動力的供給質量,注重強化新成長勞動力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匹配,把學歷教育、技能提升、就業培訓統一起來,為廣大在職勞動者提供普惠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會。同時,強化技術創新具體落地應用,加快產業升級步伐,為高質量勞動力就業創造更多的崗位空間,使高素質勞動力與先進生產能力密切結合。
他同時提到進一步挖掘勞動力要素和人力資源利用潛能的重要性。這也是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所強調的,“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穩定勞動參與率,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
“要充分預估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產生的深遠影響,形成更加有序高效的勞動力要素配置和流動機制,充分調動大齡勞動者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使我國人口數量優勢得到更充分發揮?!标P博建議,要通過搭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改善存量勞動力的素質結構,從而整體提高勞動力要素的邊際產出水平,使我國人口素質紅利優勢加速形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