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行為布局線上生態,重點布局手機銀行APP,而有些銀行APP在展業過程中,因不合規被相關部門通報。
【資料圖】
撰文|張浩東、徐不醒
出品|支付百科
線上APP的出現,成為銀行引流獲客、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渠道,也為用戶辦理銀行業務提供了諸多方便之處,為此,許多銀行推出了相關APP應用,但有些銀行APP涉嫌違規,將會收到監管部門的整改通知。
01
未按要求整改被通報
近日,「支付百科」注意到,山西通信管理局發布了一則通告顯示,公開通報12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APP,其中山西銀行APP、晉商銀行APP、山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旗下晉享生活APP。
山西銀行(APP 3.4.2)違規原因是“首次運行,用戶同意隱私政策前,私自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晉享生活(APP 4.1.04)和晉商銀行(APP 5.0.0)違規原因是“未在隱私政策中逐一列舉說明第三方SDK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
監管部門要求被通報的APP要在5月29日前完成整改要求,逾期未整改將受到進一步懲處。
此前,監管就曾通過一批違規銀行APP,其中,有多家地方銀行APP因APP、SDK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被通報,多家城商行APP也因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行為被通報處罰。
另外,還有一批支付機構APP因侵犯用戶隱私權益同樣被要求整改,其中,廣東信匯旗下信匯通APP還被下架處理。
對于違規APP懲治方法,工信部曾表示,第一次被發現違規的APP,需要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對整改不徹底仍然存在問題的,將采取向通報、下架、行政處罰以及將受到行政處罰的違規主體納入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或失信名單等措施。
02
APP成為線上重要趨勢
對銀行而言,銀行APP是重要的線上戰略資源,對活客、業務升級都有重大意義。且數據統計,大概有94.2%的手機銀行用戶都來源于銀行自有客戶,證明了銀行APP對于引流的作用并不突出,主要起到維護老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功能的作用。
為了升級功能和服務,部分銀行APP頻繁更新,每年更新率可達到10次左右,更新內容涉及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銀行APP涉及的場景不斷擴充,也在潛移默化影響銀行的展業模式。
用戶線下辦理業務時,到柜臺辦理業務的人越多,意味著銀行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支撐,將會消耗更多的人力成本,而銀行APP系統化的展業模式則可以節省許多人工環節,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傳統營業模式中,大多需要依靠員工過硬的知識儲備和處理業務的能力,一旦銀行員工出現疏忽,不僅會對用戶造成損失,還可能影響銀行的口碑,而且人力資源有限,如果某個時間段的客流量超標,也會影響用戶辦理業務的進度。
據相關數據統計,銀行用戶離柜交易率已經超過90%,用戶對銀行APP的依賴性增強,銀行除了完善APP的功能之外,還應盡到維護且不侵犯用戶個人權益的責任。
用戶傾向使用銀行APP,也將銀行零售業務的重心也從卡片經營轉移到手機銀行經營。不過在辦理銀行業務時基本都需要用到自己的姓名、電話、身份證信息、支付密碼等隱私信息,銀行違規收集將對用戶造成侵害。
而且,過度索取用戶手機權限對用戶“監聽”,將用戶的使用習慣、瀏覽過的東西進行記錄,最后通過特定算法和大數據等手段,將其轉化為特定資產,會形成行業內的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秩序。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將用戶信息進行倒賣,還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總的來說,銀行用戶向APP轉移的時代,提升用戶體驗是有效提高銀行展業效率的措施,但是銀行更應該注重以合規的方式開展APP業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