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宣布,從2016年1月1日起,放開高鐵動車票價,改由鐵總自行定價,并給予鐵總根據市場競爭狀況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實行一定的折扣票價的權利。(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
眾所周知,鐵路的收入來源分客運和貨運兩部分,鐵路客運作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一直以低定價保持基本出行服務的充分供給,但因運行成本高、物價上漲速度快、票價低,鐵路部門一直長時間處于虧損運營的狀態。今年之前,航空、公路、水路客運均為自行定價,唯獨鐵路,特別是高鐵,仍由中央政府定價。由此看來,高鐵定價權交給鐵總實乃大勢所趨。
若想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可靠的質量、貼心入微的服務及良好的信譽度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些都要以盈利為前提才能夠持續進行。鐵路既要保持盈利,還要在價格上令大眾滿意,從市場化角度看,“自主定價”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好處,如淡季、冷門線路乘客少,可適當降低高鐵票價,也就存在著打折票價,也是讓利于乘客之舉。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鐵線路建設投入力度的加大,中國高鐵運營總里程居于世界前列。高鐵作為一種高端現代服務業,將在原來的基礎上誘發新的運量,促進旅游和消費,在方便旅客的同時,也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