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京臺社區生活垃圾治理交流會現場。王欣雨 攝
“榴蓮皮在北京垃圾分類中屬于其他垃圾,椰子皮在臺灣屬于什么垃圾呢”“臺灣是如何做到教育民眾自覺定時定點投放垃圾且做好垃圾分類的”“北京社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有沒有比較創新的舉措”……
3月21日,“垃圾科學分類 兩岸社區同行”2023年京臺社區生活垃圾治理交流會暨《民生“關鍵小事”——生活垃圾治理學習手冊》發布會連線舉辦,北京市石景山區和高雄市前金區的社區居民線上相聚,在風趣的講解、生動的圖片展示和與“垃圾桶”公仔的互動中上演了一堂別樣的“環保互動課”。
交流會現場,京臺兩地城市管理負責人、專家學者、社區民眾等200余位嘉賓,聚焦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宣傳引導、低碳環保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互學互鑒,共同提升生活垃圾治理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深化兩地社區基層民眾交流,鞏固和增進兩岸同胞感情。
此次活動由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協會、中華兩岸活動交流總會共同承辦。北京市臺辦、市城市管理委、石景山區相關領導以及各區城市管理委負責人、石景山區相關街道社區代表、部分居民群眾參加北京會場活動。臺灣中華兩岸活動交流總會、高雄市前金、阿蓮、田寮等區相關里長和居民參加高雄會場活動。
“聽到北京會場的介紹,亮眼的數據和社區的建設成果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我們能在生活中例行垃圾全分類、零廢棄,隨手做回收,避免資源的浪費,用心珍惜回收,愛護地球。”臺灣碳中和研究中心籌備小組志愿者陳明宏說道。
近年來,石景山區各品類垃圾規范收運、處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蘋果園街道西井社區的“老街坊”志愿者牛梅對此深有體會。2020年的5月1日,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什么是垃圾分類?如何分類?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分類?開始時牛梅也有些不知所措,從最初了解垃圾分類,到逐漸接受垃圾分類,再到最后參與垃圾分類,如今牛梅已將垃圾分類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石景山區與前金區、田寮區、阿蓮區有著深厚的友誼?!皟傻厣罾诸惽闆r介紹”“助力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環?;厥铡薄?021年起,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與市臺辦以生活垃圾治理為主題,舉辦了一系列兩岸交流研討活動?!皩嵺`證明,兩岸深入交流合作,可以為破解城市治理難題提供有益借鑒,有效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增進兩岸人民感情?!北本┦信_辦副主任李勁松表示。
在以往交流經驗基礎上,此次活動北京市臺辦、市城市管理委將以往活動成果編輯成生活垃圾治理學習手冊并發布,為全市基層單位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幫助。同時為石景山區高井路社區和電廠路小學兩家單位授予“京臺基層交流基地”,持續提升京臺基層交流的影響力。(王欣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