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門人口預測2022-2041》,預計2023年老年人口上升至14.2%,步入老齡社會,2041年接近超老齡社會的臨界點;同時,據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澳門新生嬰兒出生率處于全球第四低水平。嚴重的老齡少子化問題對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日益凸顯,澳門如何應對這一嚴峻現實問題?
今期的時事辯論欄目,我們邀請了澳門立法會黃潔貞議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陳家良理事長、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劉景松博士、澳門公職感化人員協會顧問覃靜博士,就澳門老齡化及少子化問題展開分析和探討,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希望給社會各界帶來有益的參考。
(相關資料圖)
具體議題如下:全球面臨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的社會危機,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正逐漸顯現,澳門亦不例外。根據澳門的具體情況,特區政府是否需要重新對人口政策作出評估,科學前瞻制定相應的政策?原因何在?根據《澳門人口預測2022-2041》,預計2023年澳門步入老齡社會,2041年接近超老齡社會的臨界點。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意味著社會保障壓力不斷增加,社會應如何應對?特區政府應如何應對澳門生育率低下的嚴重情況?應否開展專項調查及研究工作,制定有效的政策或措施來逐步提高生育率?出生率低下對澳門的教育亦產生影響,對此作何評論?有何建議?內地或其他地區針對這一社會問題的應對之策,有哪些值得澳門借鑒?
科學前瞻調整人口政策應對社會發展
全球面臨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的社會危機,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正逐漸顯現,澳門亦不例外。根據澳門的具體情況,您認為特區政府是否需要重新對人口政策作出評估,科學前瞻制定相應的政策?原因何在?
澳門立法會黃潔貞議員:近年,全球不少國家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情況,對當地社會民生及經濟的影響正逐漸顯現,而澳門亦不能例外。澳門的本地人口基數少,當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低時,出現勞動力不足、撫養比率攀升、社會福利和醫療負擔加重等深層次問題,對本澳社會的影響,較其他本地人口基數大的國家及地區更為明顯及敏感。澳門特區政府需要積極對人口政策作出評估,盡快為老齡化和少子化的社會變化制定相應的政策。
人口政策關乎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制定具科學性、前瞻性的人口政策對澳門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根據統計資料,本澳人口老齡化問題持續加劇,預計至2036年長者人口將占本地人口比例24.7%,每4名本澳居民當中便有1名長者;同時,至去年(2022年)本澳新生嬰兒低見4,344名,出生率降至6.4‰,是1985年有記錄以來新低,總和生育率遠低于維持穩定人口結構的人口替代率2.1人的水平。相關現況充分反映本澳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趨勢加劇,而隨著與大灣區的政策融合發展步伐加快,以及本澳經濟進入復蘇態勢及推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將面對人力資源供給失衡的壓力。
特區政府曾于2015年已就本澳人口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發布《澳門人口政策研究報告》,已開始檢視澳門人口狀況和比對各地人口政策相關經驗。同時,各公共部門逐步落實了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如延長有薪產假、設立有薪侍產假、提升托兒及安老院舍名額,以及允許經濟房屋家團成員在家庭狀況改變后,若符合申請條件可再次申請經濟房屋,此外還有提升居住生活質量、關愛長者等政策。但本澳新生嬰兒數目,仍按年持續下降。建議當局在后疫情時代整合相關資源,建立具科學性和周期性的人口政策調整機制,定期及系統地梳理有關政策措施,評估現有人口政策的適用性、及時性和執行情況,并持續推出更主動、更積極、跨范疇的人口政策方案,緩和人口老化和少子化所帶來的沖擊。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陳家良理事長:近年,澳門面臨生育率下降及社會老齡化的問題,相關問題對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日益凸顯?!栋拈T人口政策研究報告》是2015年7月發表的,至今已經八年,本澳社會早已發生巨大的變化,當中經歷了大灣區和深合區的發展、新冠疫情的影響、“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確立、《人才引進法律制度》的出臺等,這些變化對澳門未來的人口及經濟社會發展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雖然過去本澳的人口政策有提及未來人口規模和承載力的問題,報告的結論同樣提及要“締造優質生活”、“提升人口素質”、“全面關愛長者”、“營造更佳的生兒育女環境”、“善用、發掘、補充勞動力”這些目標,但大多從完善醫療、住屋、交通、環保、教育、養老、就業等一些長期以來都關注的具體民生問題作為改善方向,欠缺宏觀的人口政策藍圖,亦沒有提出具體的針對性策略和分階段目標。
因此,為更貼合本澳社會實際的發展,特區政府有必要充分應用2021年人口普查及《澳門人口預測 2022-2041》的數據結果,重新對本澳的人口政策作出評估及審視,分析和研究本澳人口和家庭結構問題,制定新一輪的人口政策,尤其在如何能多生優育、改善人口結構方面應多加著墨,為特區可持續發展制定更前瞻性、更系統、更全面的人口政策發展策略。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劉景松博士: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極其復雜,人口發展戰略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面對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速放緩,有必要支持和鼓勵生育,積極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
回歸以來,澳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競爭力呈上升趨勢。這其中,人口規模、人口年齡結構和人口文化素質是推動澳門競爭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澳門面臨極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專業勞動力供應不足、人口文化素質同產業結構轉型的契合度不高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給城市競爭力帶來風險和挑戰。增加適量人口,在人口發展與物質財富的增長之間建立有機聯系,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是推進澳門拓展經濟社會適度多元發展的必然選擇。有必要積極主動研究和制定相應的人口政策,以應對新時期發展征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人口問題應成為政府和民間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也只有政府和社會各界凝心聚力,制定推出科學可行的政策,才能朝著“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建設目標奮進。
澳門公職感化人員協會顧問覃靜博士: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底,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澳門總人口的16.1%,而在2001年這一比例為8.4%。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在2021年底,0-1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9.8%,而在2001年這一比例為16.6%。這兩項數據表明澳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斷增加,而少年兒童比例卻不斷下降。
澳門高齡化和少子化的現象將嚴重沖擊整個社會的發展,主要的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經濟方面,老年人口不再是勞動力市場的一部分,人口高齡化意味著勞動力市場的潛在減少,將導致勞動力短缺和生產力下降,使經濟成長減緩。而生育率的持續下降,代表著未來的勞動力供應減少,更加劇勞動力和生產力下降的現象。
其次是社會福利方面,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會福利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也會增加,這對政府和社會資源的分配帶來挑戰;另外,為了應對少子化帶來的財政壓力,政府可能需要調整社會保障體系的結構。因此,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現象都會為社會福利帶來影響。
第三是社會結構方面,老年人需要醫療保健和社會保障等服務,導致小區的醫療設施和老人服務配套設施增多。少子化導致年輕人口比例下降,學校會因此而招生量下降、工作機會減少等等,使社會結構產生變化,進而對社會造成影響。最后是文化傳承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導致文化傳承面臨困難,某些傳統技藝可能因為缺乏年輕人的學習和傳承而逐漸消失。少子化趨勢卻加速這-現象的發生。
綜上所述,澳門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會嚴重影響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急需特區政府重新對人口政策作出評估及審視,從科學和具前瞻性的角度去訂定人口政策發展策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