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通訊員 朱大賢
“什么是珠寶?”“常見珠寶有哪些?”“紫水晶是不是寶石?”“一種珠寶的價格由哪些因素確定?”講座在張瑾老師一系列引導性的提問中拉開序幕,張瑾準備了親手選購的水晶耳釘作為答題獎品,居民紛紛舉手搶答。
【資料圖】
6月16日,武漢市武昌區“科普潤萬家”科普活動在紫陽街道起義門社區開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的科普講師張瑾為社區居民帶來一堂珠寶科普實踐課。
科普潤萬家·紫陽科學課堂將面向武昌區紫陽街道轄區9個社區的居民群眾,以青少年地球與宇宙科學探索和生活百科科普為主題開展18場科普活動,設計大量動手實踐環節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地學知識,普及地球科學奧秘。
在當天的活動中,張瑾以寶石的基本概念、稀少的寶石、常見的寶石、有機寶石以及寶石的優化處理五個方面一一展開詳細講解,并從居民日常遇到的珠寶選購、寓意、保養等角度著手,解答了一些常見問題。
課程結束后是珠寶手鏈制作環節,張瑾拿出游品慧科普實踐教育中心準備好的物料包——水晶、瑪瑙等小珠子和細繩,現場教大家穿珠成鏈。居民們應用剛剛學到的珠寶知識,挑到自己鐘愛的顏色品種,認真動手制作。一位居民說,“很有意思,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
用科學提質百姓生活,讓科普滋潤千家萬戶,本次活動也是武昌區科協2023年科普服務進社區項目“科普潤萬家”活動首秀。據悉,今年,武昌區科協探索科普服務新模式,通過公開招標,引進多元化優質科普市場主體,為全區142個社區提供科普服務,將至少開展350場科普活動。
“逐步形成以青少年、老年人為重點對象、以科學知識普及和科學現象探究為特點、以社區科普資源為基礎、以專業科普團隊為支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持續、受歡迎的社區科普服務運行機制。”武昌區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此幫助居民收獲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鍛煉科學思維,提升科學綜合素質,提升生活質量,助力武昌基層治理和科創強區建設。
該負責人說,各街道將在“科普潤萬家”活動品牌下,將區域特色與前來服務的科普市場主體優勢再結合,進一步細化品牌塑造,形成一街一品。
(來源:極目新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