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最后一天,連連支付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赴港上市。中金、摩根大通為保薦人,瑞信為財務顧問。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是連連支付重要股東。其CEO辛潔也是中金出身,一度擔任中金CFO,后面還成為了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辛潔是今年3月才從董事身份轉換為CEO,很明顯這一動作是為了上市這個關鍵節點。
相比其它支付公司,連連支付有比較重的跨境支付業務。但很意外的是,連連支付最近三年都是虧損的。在大多數人印象里,支付公司應該屬于暴利行業,躺著就能收到手續費。
(資料圖)
從業績來看,其虧損數字比收入還要高。2020年-2022年完成收入5.89億元、6.44億元、7.43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2.3%。三年總收入約19.8億元。
但2020年-2022年,連連支付分別凈虧損3.69億元、7.47億元、9.17億元。三年合計虧損約20億元。
業績
真正支撐連連支付運作的還是其融資能力,連續三年時間從資本市場拿到了41億元融資資金。
雖是牌照生意,但增長已乏力對于支付行業來說,最核心的門檻還是牌照。尤其對于一家有著全球支付業務的公司來說,全球的牌照更是稀缺資源。
按照連連支付招股書中所透露,其是唯一一家在美國所有州均持有貨幣轉移牌照的公司,已在全球拿下64項支付牌照及相關資質,可覆蓋超過100個國家及地區,并支持使用超過130種貨幣進行交易。
但其實,連連支付的全球支付業務離不開美國運通。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信用卡公司,美國運通是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卡組織,也是繼中國銀聯之后的第二家拿到央行清算業務許可證公司。
連連支付和運通于2020年成立了合資公司連通,其中連連支付持有50%股權,但沒有控股權。特別是,連通的日常運營管理由美國運通提名的代表控制(在連通董事會的批準下)。連連支付對此需要支付24億元注冊資本,如今還差1.3億元需要今年內支付完畢。
收入構成
從收入構成來看,九成來自于數字支付服務。其中六成是全球支付,兩成是境內支付。
不管連連支付的收入構成怎么多元化,比如增加一些增值服務,因為基數小增長也快。但從毛利角度看,全球支付毛利率高達80%,境內支付只有30%左右。所以穩住高毛利,對于連連支付來說勢在必行。
但如果拆開來看,2021年,連連支付整體收入只有9.4%的增長。全球業務增長比較明顯,貢獻16個點。背后的原因在于疫情前兩年是跨境電商的歷史頂峰,連連支付也加大了跨境布局,減少了境內支付。
到了2022年,連連支付收入增長略有好轉,提高到15.4%。但也隨著跨境電商的回落,全球支付增長只貢獻8個點。
收入怎么來?得靠商戶和企業。只有這兩個主體發生收款、付款、收單、匯兌等業務,連連支付才能有收入。
業務
截至去年12月31日,連連支付累計為超過180萬商戶和企業提供服務,總支付額達1.15萬億元。也憑借這個指標,連連支付一舉拿下中國獨立數字支付排名第一,市占9%。以高于第二名1%的微弱優勢領先。
其總支付額在2020年是8494億元,2021年是9712億元。和收入的增長基本保持一致。
活躍用戶
在連連支付的活躍客戶(一年交易只要大于1次就算)中,中國的跨境商戶是絕對主力,最近三年也從42萬增長到69萬,再到85萬。跨境企業在去年出現爆發式增長,從兩位數增長到四位數。海外商戶和企業增長也明顯。
為了獲得這些客戶,連連支付的營銷費用從6900萬增長到9000萬,再到1.4億元。同時,也在8個國家及地區建立13個海外辦事處。
客戶數量多了以后的好處在于,平臺沉淀資金也明顯增多。2020年和2021年,連連支付平臺沉淀的客戶資金65億左右,2022年瞬間增加到88億元。所以連連支付銀行現金接近90億元。
唯一沒有增長且在下滑的是境內企業,這個和前面所講的毛利率差異有關。
當然,也和國內競爭有關。畢竟已經有超過190家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取得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業務許可證,其中100多家第三方支付提供商擁有數字支付相關業務的支付業務牌照及30多家第三方支付提供商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頒發的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批準。
150億估值,光大拿下第一大機構股東連連支付成立于2009年,可以把發展過程分為2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9年到2017年,連連支付主要還在國內發展業務。
第二個階段是成立9年后,連連支付才開始全球擴張。也是在2018年初,進入英國、愛爾蘭、巴西。為了全球業務,連連支付當年從投資機構手里募集了23.77億元資金,公司估值40億元,每股成本大概5.3元。光大投資也是在這個時候參與了連連支付的融資。
僅僅半年后,連連支付完成第二輪融資,紅杉和博裕進入。這一輪估值漲到70億元,只融了3億元,每股成本接近翻倍至9.36億元。
2019年6月,連連支付完成第三輪融資,中金和財通等開始進入,合計拿到資金3.5億元,估值漲到120億元,每股成本13.41元。
2020年10月,連連支付完成第四輪融資。泰康保險等開始進入,最后一輪拿到10.9億元資金,估值繼續漲到150億元,每股成本15.01元。
如果按照2020年5.89億收入計算,連連支付PS高達25倍。投資人之所以愿意給出這么高的估值,或許也是看好跨境的前景。根據沙利文的數據,全球貿易總額由2018年的51.0萬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64.0萬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5.8%。全球跨境電商滲透率于2022年僅為7.5%,預期到2027年將達12.2%。
最終在股權結構中,創始人章征宇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8.54%;呂鐘霖為第二大股東,持股9.1%;光大投資為第三大股東,持股7.88%;博裕為第四大股東,持股6%;紅杉為第五大股東,持股5.26%。
事實上,只要提及支付,而且位于杭州,肯定得想到螞蟻金服。連連支付CTO王愚就屬于阿里系,曾在螞蟻金服擔任了2年高級技術專家,此后轉戰眾安在線擔任技術副總裁。最終于2020年加入連連支付任CTO。
作為創始人,章征宇今年57歲。招股書中披露的資料并不多,涉及的經歷主要是北京天融信公司董事長。天融信是國內首家網絡安全企業,去年收入還有30多億元。章征宇所在的2012-2018年,天融信收入增長很快,從10多億元增長至60多億。
一家名不經傳的公司,能在支付江湖里拿到一席地位。有它的優勢所在,上市以后究竟表現如何?硬氪會持續關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