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汽車龐大的市場,不僅只有傳統汽車品牌在角逐,也不乏諸多跨界龍頭企業在覬覦著這塊甜美蛋糕,只是苦于契機未現。隨著新能源車這個全新的細分領域的出現,似乎又將所有車企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隨之不久,出現了一眾造車新勢力與跨界者摩拳擦掌,時至今日仍活躍在汽車市場者寥寥。這也說明,汽車市場確實存在著壁壘,“PPT造車”不可取。
(資料圖片)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背鲎孕∶坠緞撌既思鍯EO雷軍之口,在國內智能手機格局未定之初,看準時機果斷入局?!白鋈蜃詈玫氖謾C,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極致的性能,極致的性價比,讓“為發燒友而生”的小米名聲大噪,雷軍的“飛豬理論”也被世人所津津樂道。
(文章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在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造車,雷軍坦然說道,小米造車是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
這一消息的傳出,網絡輿論頃刻間一片嘩然。此時的新能源車市場,比亞迪已露王者之姿,蔚小理等新勢力也穩固了市場地位,作為時機主義者的雷軍,卻在新能源車決戰前夕,領著入場券姍姍來遲,這似乎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入局節點,無疑與雷軍的行事風格相悖。
雖在此前,雷軍確確實實展現了對新能源車市場的興趣,先后通過順為資本參與蔚來的發起創立與小鵬的融資。但在2019年的小米董事會上,王川就曾建言小米入局造車,雷軍認為成功幾率太低而否決了。
雷軍卻在2021年打起了造車念頭,令人感到迷惑不解。談及入場時機是否太晚的問題,他表示,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看好汽車產業,任何時間都不晚。雖然其他造車新勢力布局汽車比小米提前6-7年,但小米的優勢在于電子技術和用戶體驗上。那么,官宣造車兩年半后的小米汽車,現在如何了?
今年年初,據稱是小米首款車型MS11的設計效果圖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該設計效果圖與此前曝光的工程圖造型基本一致。在輿論發酵過后,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微博上進行了回應,表示這是小米汽車二級供應商保密的設計文件。隨后,該二級供應商以及涉密人被小米內部通報處理。這一系列舉動,無疑是對小米首款車型MS11設計效果圖真實性的實錘。
造型設計部分,小米MS11整體輪廓圓潤動感,前臉采用封閉式格柵設計,也是時下流行的電動化設計元素。圓潤的前大燈造型以及別致的下格柵樣式,帶來了不錯的車型辨識度。車身側面采用的是溜背式轎跑設計,隱藏式車門把手以及花瓣式輪圈造型,增添了年輕化運動屬性。
在近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曝光了其中一條專利為“顯示屏總成及車輛”,申請號為CN202223014436.5。據了解,該專利為車載顯示屏總成能夠在實現顯示屏平移的同時,滿足乘員躺倒后的使用需求。
在智能化時代,車企們在屏幕上挖空心思,前有比亞迪旋轉屏,后有深藍向日葵屏,而小米汽車的顯示屏平移技術與極氪X的中控屏有異曲同工之妙,極氪X中控屏可通過電動機構進行從中控臺的中央位置到副駕正前方的位置進行滑動。
此外,車機同樣是智能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華為的鴻蒙系統,吉利收購魅族后推出的魅族FlymeAuto系統,車機與手機的打通或許會是未來發展趨勢。而MIUI系統一直以來都是小米手機的核心,MIUI車機版的推出或許是大概率事件了。此外,小米汽車在自研芯片領域也早有布局,投資的黑芝麻智能、傲芯科技等科技公司涉及包括自動駕駛芯片、智能座艙芯片等多個領域,很好的為小米汽車智能化鋪平道路。
在小米MS11設計效果圖中,其車頂上一個明顯的黑色凸起物,大概率是激光雷達裝置。小米在自動駕駛產業鏈同樣進行了布局,對國內的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等激光雷達供應商進行了投資。所以,小米MS11車頂上的激光雷達很可能是出自自家產品之手。此外,在去年11月份,禾賽科技正式發布了一款名為FT120的純固態近距補盲激光雷達,可能是第一個實現規模化量產的純固態激光雷達。由于純固態激光雷達在結構中去除了旋轉部件,所以擁有視角更大,掃描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優點,但探測距離較短,適用于捕盲。
前不久,一張疑似小米汽車電池組標簽的圖片在網絡上曝光,信息顯示小米搭載的電池組額定電壓為726.7V,額定容量139Ah,電池包容量是101kWh,重量為642kg。這不難看出,小米汽車將支持800V高壓快充功能,匹配101kWh容量電池包,算得上目前新能源市場的頂尖水平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8月份傳聞小米汽車動力電池已經敲定了兩家主力供應商,分別是來自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以及寧德時代,這兩家電池公司亦是國內動力電池的佼佼者。據悉,小米首款汽車提供高低配版本,其中高配版本采用800V電壓平臺,搭載來自寧德時代麒麟電池,而低配則是400V電壓平臺,采用的是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
在今年6月份,寧德時代推出第三代CTP(Cell To Pack)無模組電池包技術,即運用該技術的麒麟電池的體積利用率突破72%,可將三元電池包的能量密度提升至255Wh/kg,并兼顧4C充電倍率,以及支持1000km長續航能力。如若傳聞屬實,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具備的快充與長續航能力,確實是具備了不小的誘惑力。
早在2022年3月,小米在財報中宣布,小米汽車旗下首款量產車將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不久前,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曾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首款車型將于2024年下線并實現量產,在時間進度上將符合或略超預期。小米董事長雷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團全體會也表示,小米造車進展超預期,已經順利完成冬季測試,預計2024年上半年量產。種種跡象表明,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初網絡上曝出小米汽車開始篩選交付中心的消息。內容如下:據經銷商集團反饋,小米汽車目前已經開始了交付中心的篩選工作,要求候選場地至少有120個車位,建筑不能低于3000平。
此外,有消息稱小米汽車從7月開始進行10大交付中心建設,首批城市包括北京、深圳、成都和西安等,同時也將優先在一線城市建設一批旗艦店專門展示小米汽車,目前已經在籌備選址階段。位于深圳南山區的小米國際總部將成為小米汽車的全球旗艦店。
不可否認的是,小米在智能手機業務、物聯網(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互聯網服務都足夠出色,有口皆碑。但造車不同,要求更大的資金投入、更復雜的生產流程、更高的技術要求等等,要想打破壁壘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當然了,從目前流露出的信息來看,小米汽車正在有條不紊的前進,距離首款車型正式亮相時間漸進,相關內容曝光也逐漸多了起來,同時頻頻沖上了熱搜,不難看出消費者們對它的關注度。相信消費者們也期待著小米汽車如同小米手機一樣,將汽車價格打下來吧。新能源市場內卷的今天,小米汽車回到了熟悉的競爭節奏如魚得水呢?還是在陌生的汽車領域跌跌撞撞?拭目以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