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
(資料圖)
異味擾民問題是目前城市環境信訪投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可忽視的民生問題。梳理城市異味污染的來源和特征,分析造成環境信訪投訴的主要成因與挑戰,探索城市異味污染有效防治的建議措施,對于切實推動城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異味污染的來源主要包括餐飲(油煙)、市政(污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等)、工業(園區)和農業(畜禽養殖等)等方面。與城市中的廢水和固廢污染相比,異味污染具有“易產生、易逸散、易感知”的特點。另外,由于異味物質嗅覺閾值低,容易被感知,即使企業達標排放,仍會受到居民投訴,導致出現“達標擾民”的問題。同時,異味投訴事件背后可能會存在復雜的利益訴求,有時候會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大量集中投訴的情況,這些事件中可能存在民事經濟矛盾,往往通過反映環境問題以期解決深層的利益糾紛。
城市異味擾民的投訴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城市規劃布局不合理。在城市化過程中,土地利用規劃不合理導致污染源與居住區相鄰。另外,由于土地資源緊張,在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實際建設過程中,部分設施不符合防護距離要求,各功能區之間缺乏必要的緩沖空間。
異味監管依據不充分。針對異味氣體的管控指標尚不完善,尚未制定惡臭環境質量標準和行業標準,這導致環境質量評估困難,環境管理缺乏約束力。
異味控制技術達不到要求。以餐飲業的油煙廢氣為例,現有油煙凈化設備多采用的是機械過濾法、靜電法等,對于油滴、顆粒物具有較好的祛除效果,但對以分子態形式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祛除非常有限。另外,在技術使用過程中,部分用戶出于成本考慮,通常會存在藥劑使用量不足、未及時更換處理耗材等不規范運維現象。
公眾對異味污染的認知存在偏差。公眾對排污企業及其排放污染物的專業信息了解不深,認為只要企業排放異味氣體就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從而過分高估了企業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
針對城市異味擾民問題的成因,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歷,提出如下的防治對策。
優化城市規劃布局。有針對性地制定本區域異味污染防治規劃,根據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的不同,采取相應整治舉措。城市發展應嚴格設置不同臭氣源的衛生防護距離,充分考慮“樓企相鄰”有關環境問題,增設環保準入條件。
完善異味污染防治的標準體系。加快構建異味污染防治標準體系框架,包括排放標準、環境質量標準、分析測試方法標準等,完善地方異味控制標準和行業標準。
提升異味污染的管控水平。提高異味污染監測能力,構建“人技共防”監管模式,推廣走航車、無人機巡查、在線監控等新技術手段,同時鼓勵推行社會監督員機制。嚴懲異味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異味超標排放、偷排漏排、逃避執法檢查、整改不到位等環境違法行為。
加強技術攻關和科技支撐。篩選行業適用異味控制技術清單,研究區域異味綜合控制技術與方案,通過試點示范,總結推廣成功經驗。通過技術引領,逐步提升城市精準除臭、科學除臭水平及能力。
加強公眾引導和參與?;鶎诱c公眾建立良性互動,同時提高基層調解的專業性和服務性。推廣民間環境監督員制度,形成長效監督機制。同時,充分聽取公眾意見,消除公眾疑慮,切實增強群眾信任度。
作者單位: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