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正義網訊(記者沈靜芳 通訊員于慧東 王慧斌)“檢察機關主動作為,幫我們發現問題、溯源共同治理,不僅發揮了檢察建議的實效,也通過數據模型為保護國有資產安全貢獻了力量!”5月初,第一批資金追繳成功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主任李向豐表示。
據了解,國家規定退休人員被判處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和監外執行的,可以繼續發給基本養老金,但不參與基本養老金調整。在開展“被判處有期徒刑宣告緩刑人員違規領取養老金專項整治活動”中,科爾沁區檢察院檢察官發現轄區內部分社區矯正對象存在違規領取參與調整部分養老金現象,有關單位存在違規發放情形。經調查了解,檢察官發現,問題源頭并非有關單位不作為、亂作為,而是數據共享不到位,導致單位無法確認領取養老金人員是否為被判處有期徒刑宣告緩刑人員,只好按規定調整養老金標準后正常發放。
針對這一情況,今年4月7日,科爾沁區檢察院向該區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制發檢察建議,并召開座談會。會上,雙方簽署了數據共享協議,建立數據比對會商機制,制定實時數據共享工作方案,依托在建的數字檢察指揮平臺打通數據壁壘,實現跨業務、跨部門、“總對總”實時數據共享。
同時,該院又在刑事執行大數據指揮平臺上搭建了“采取強制措施人員養老金發放監督數據模型”,即通過比對有關數據信息,篩查提取出有價值線索,填補被采取強制措施人員違規領取養老金信息不暢的缺口。
該模型試運行后,首批篩查即發現可疑線索68條,與社保數據比對后,發現有8名被采取強制措施的涉案人員違規領取養老金。據此,兩家單位聯合開展治理工作,現已追繳金額合計人民幣14萬余元。據了解,第二批數據推送篩查出可疑線索10余條,相關核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版面編輯:張子璇] [責任編輯:楊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