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5月19日,光大理財聯合波士頓咨詢公司在北京發布《中國資產管理市場報告2022-2023》。在發布會上,光大銀行(601818)行長王志恒就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路徑和方式,以及行業在服務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使命和責任分享了部分觀點。
王志恒認為,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在增加和優化居民要素收入,特別是財產性收入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有利于逐步引導居民資產配置從過去的房地產擴展到金融資產、從儲蓄擴展到投資、從單一資產配置擴展到多元資產配置。資管行業在精心服務客戶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助力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和財富保值增值。
在王志恒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某種程度上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供給和新業態。在嚴守客戶適當性的前提下,理財子公司要做好財富管家,一方面要持續提升綜合能力,提供合適、合身、合眾的好產品,真正為廣大基層老百姓理好財、服好務,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另一方面,理財子要與商業銀行等財富管理機構密切協同,持續開展投資者教育和客戶陪伴,幫助廣大老百姓培養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等健康投資理念,幫助群眾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王志恒還指出,資管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有助于提升內需中消費、投資兩駕馬車的活力和效率。一方面,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而且還能夠穩定居民收入預期,提升消費意愿”。另一方面,資管行業一端連接著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另一端則連接著實體經濟和產業的投融資需求,因此,資管產品包括理財產品,一定程度上是有效連接財富管理需求與產業投融資需求的循環管道。
具體來看,王志恒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和發展,將銀行集團的客戶服務范圍從債權類融資擴展到支持基礎設施和強民生的REITS、優先股、永續債、股票、一級股權等多資產領域。理財子公司通過投資客戶發行的這些權益類資產、中長期限債券,或者直接為企業提供融資,能夠為我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提供長線、穩定的資金和資本。這不僅有助于彌補金融體系過去短期資金多長線資本少、流動性資金多穩定性資金少、債務融資多權益融資少等短板,優化金融市場結構,同時還有助于控制債務和宏觀杠桿率快速增長,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提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