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間,中核鈦白(002145)公告,公司與貴州開陽雙陽磷礦有限公司(簡稱“雙陽磷礦”)、貴州新天鑫化工有限公司(簡稱“新天鑫化工”)及其全體股東分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分別以4.78億元、4.41億元收購雙陽磷礦及新天鑫化工100%的股權。
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核鈦白持有雙陽磷礦及新天鑫化工100%的股權,雙陽磷礦、新天鑫化工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納入公司的合并報表范圍。
中核鈦白是一家成立于1989年的老牌化工企業,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鈦白粉、硫酸亞鐵等化工品。
【資料圖】
2021年,中核鈦白大手筆宣布進軍磷酸鐵鋰領域。當年2月初,中核鈦白公告,將依托全資子公司甘肅東方鈦業有限公司現有10萬噸鈦白粉粗品產能,擬投入超過120億元,建設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
同年5月24日,中核鈦白定增募資70.91億元,全部投向循環化鈦白粉深加工項目、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資源循環項目、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作為鈦白粉企業,中核鈦白實施磷酸鐵項目具有獨特的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其可利用鈦白粉副產品硫酸亞鐵作為生產磷酸鐵的原材料,結合自產的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生產磷酸鐵鋰的前驅材料磷酸鐵,可大幅降低磷酸鐵的生產成本。
同時,該磷酸鐵項目生產場地與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生產基地、鈦白粉生產基地布局在一個區域內,可優化工藝流程和廠房布局,便于項目之間原材料運輸以及水、電、氣、汽的循環利用和平衡,有效降低生產中的裝卸、運輸、包裝等成本。
企業優勢也是中核鈦白進軍磷酸鐵鋰領域的關鍵因素。目前,中核鈦白磷酸鐵一期項目已經建成并試生產。
本次收購雙陽磷礦、新天鑫化工,對中核鈦白完善新能源材料產業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雙陽磷礦主營業務為磷礦石的開采、銷售,下轄雙陽磷礦區與新業鉛鋅磷礦區,其中雙陽磷礦區目前礦山保有儲量約1,350萬噸,已具備50萬噸/年的磷精礦生產能力,礦石最高品位為35.08%,平均品位為30.56%。2022年,雙陽磷礦實現營業收入2.11億元,凈利潤9,434.23萬元;2023年1-5月營業收入7,167.55萬元,凈利潤1,092.13萬元。
新天鑫化工主營業務為磷化工及衍生產品的生產與銷售,配套“磷碳”產業的綜合利用,已有及在建黃磷產能合計13萬噸。2022年,新天鑫化工實現營業收入5.72億元,凈利潤8,771.12萬元;2023年1-5月營業收入1億元,凈利潤-1.04億元。
而且,除了磷酸鐵鋰的原料磷礦之外,中核鈦白擬將電池原料布局延拓至電解液領域。據悉,
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核鈦白在對新天鑫化工現有產業深度延伸的基礎上,通過“磷碳”綜合利用技術,建設電池級碳酸酯等系列電解液溶液項目。
同時,中核鈦白將強化對新天鑫化工“磷碳”產業的建設,推動副產黃磷與公司新材料產品的耦合,實現公司磷酸鐵鋰前驅體核心原料的完全自給。
中核鈦白指出,在收購雙陽磷礦、新天鑫化工后,公司將基本完成在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關鍵領域的布局,可有效保障公司新能源電池上游原料的自給率,提升公司新能源儲能電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可以看到,除了電池上游原料,中核鈦白已布局下游電池產品。
維科網鋰電注意到,今年6月,中核鈦白通過增資4.5億元入股合林立業切入電池領域。
合林立業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專注于鋰電池、BMS、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經擁有電芯、BMS、PACK完整的產業鏈和多項專利技術,并于2022年通過IATF16949、ISO9001認證。合林立業的電芯主要以固態聚合技術路線為主,BMS軟硬件自主開發,PACK設計能力優秀,整個開發過程和產品成果已通過賽力斯汽車、東風小康、廣汽研究院等客戶團隊現場審核,部分產品已取得歐洲客戶量產訂單。
若交易順利完成,中核鈦白將持有合林立業75.385%的股權,合林立業成為中核鈦白的控股子公司,納入公司的合并報表范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