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5日元宵節,張淑婉第一次真正見到了十幾年前改變了她一生的“秦奶奶”。她口中的“秦奶奶”就是團結報福建記者站原站長秦友蓮。2010年,是秦友蓮的一個推薦,結下了張淑婉與民革福建省直綜合第三支部的深厚情誼,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幼年喪父后,張淑婉被母親帶著改嫁到外鄉。雖然家境貧寒,但懂事的她不僅學習用功,而且體貼家庭,經常幫家里干些雜活。小學畢業后,按當時政策規定,她必須回到原戶籍所在地上初中。年幼的張淑婉只好一人回到屏南縣雙溪鎮,在屏南二中上學。
2010年1月,民革福建省直綜合第三支部的成員來到屏南二中。他們在一次義診中了解到屏南二中是一所老區中學,困難學生較多,決定到屏南二中開展助學活動。民革黨員將從學生中選取30名高中生和6名初中生進行資助。高中生每人每年資助1500元直至高中畢業;初中生每人每年資助1000元,如考上高中將繼續資助至高中畢業。
當時,民革福建省直綜合第三支部主委周榕已認領了兩名學生,他想再資助一名初中生。此時,被認領的學生正陸續離開禮堂,臺下的學生們翹首以待。這個時候,秦友蓮環視了一遍臺下,指著張淑婉對周榕說:“就這位了,她的眼睛很明亮,一定不錯!”就這樣,周榕開始了對張淑婉的結對幫扶。
一晃十多年過去,張淑婉已經出落成一個美麗的大姑娘。從江西贛南師范大學畢業后,她來到福州工作,現在一家科技公司從事項目管理,主攻減災興利信息化建設。
“周榕主委不僅資助我完成了高中的學習,還一直資助我到大學畢業。平時我和周主委一家一直保持書信來往,假日里周主委還會接我到家里小住一段,就像一家人一樣。這些緣分都離不開當初您的牽線。”張淑婉感激地告訴秦友蓮。
為了回報社會,張淑婉聯系了一些當年一起受助的學生參與到周榕對家鄉困難學子的助學活動中,她希望這種牽手能傳承下去。多年來,民革福建省直綜合第三支部牽頭聯系的多個支部在屏南縣開展的助學活動也一直沒有停止。按學年累計,他們至今已資助學生1661人次,金額達296.48萬元,受助生已考上大學的有299人,有的還考上研究生,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崗位發揮著光與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