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背景回顧
近日,與年輕人工資相關的一系列話題受到熱議。先是有專家表示,目前年輕人只懂抱怨工資低不懂反思,工資低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專業素質、個人能力和水平不夠,在網絡上產生巨大的爭議,并且引發大眾對一些專家水平和進行公共發言時規范性的質疑。緊接著一條“畢業5年,存款5000”的視頻受到關注,“為什么年輕人存不下錢”、“年輕人抱怨工資低有錯嗎”等一些詞條登上熱搜。該如何全面看待年輕人抱怨工資低這個問題呢?
年輕人抱怨工資低背后的情緒可能來自其找高薪工作不易的切實感受??陀^地講,目前年輕人找工作不易,要找個高薪的好工作更不容易。受疫情及經濟增長速度降低的影響,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和市場主體的活力都處于復蘇階段,雖然整體就業形勢保持相對穩定,但年輕人就業仍然存在一定的結構性問題和困難。
如果從市場的工資水平來看,中低薪者多、高薪者少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事實。在我國,現階段依然存在著大量工資不高的崗位。雖然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仍有大量產業處于中低端,提供的崗位自然也是中低薪酬的。無論是城鎮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也好,還是工資水平的中位數也好,都與高薪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從目前的一些調查數據看,一些年輕人剛開始工作就期望月薪上萬,與勞動力市場實際薪酬情況不太匹配。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個人的收入水平與貢獻直接掛鉤,與知識技能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高知識、高技能的勞動者獲得的收入將比低知識、低技能者的收入要高。隨著大學擴招進行了二十多年,如今的大學生已從過去的“天之驕子”轉變為普通勞動者,要想獲得更高收入的話,必須不斷加強教育培訓的力度,使自己掌握更多的先進知識和技能,才能在高薪崗位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總之,年輕人抱怨工資低作為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除了從市場和個人等多角度看待之外,也要認識到其解決也將是全方位和長期的。宏觀上,加快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就業市場提供更多高薪崗位是全社會解決年輕人工資低問題的共同努力方向。
(摘編自2月20日《環球時報》 文/李長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