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夜晚,微風吹拂著大地,讓炙烤一天的大地漸漸退去讓人難耐的高溫。在夏邑縣楊集鎮勝廟村,吃過晚飯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霓虹燈閃爍的村文化廣場,開始一天的夜生活,有跳廣場舞的、有吹拉彈唱的、有鍛煉身體的、也有拍抖音吸粉的,村文化廣場隨即熱鬧起來。
“過去,勞累一天后,誰還有那精神出來玩。如今,農村生活大變樣,一點也不比城里差?!贝迕袢螏齑嬲f。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年40多歲的任庫存高中畢業后,離開生活多年的鄉村,來到向往已久的鄭州,開始夢想的城市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傲人的成績。但近年來,家鄉的變化,讓這位在大城市生活多年的年輕人又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創辦了夏邑縣耕農食品廠。
“我們村原來是全縣重點貧困村,在市政協和縣自然資源局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于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但脫貧不脫政策,順利完成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特別是開展‘五星’黨支部創建以來,我們村更是大變樣?!痹摯逯Р繒浫喂澾\驕傲地說。
特色產業加速鄉村振興步伐。在勝廟村海天番鴨養殖場,種鴨養殖基地、孵化車間、成鴨放養場連成一片,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養殖場的主人陳二周是位返鄉創業大學生。鎮黨委、鎮政府通過“四步培養法”,現已把他培養成村委委員,在“五星”支部創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帶動6戶村民發展番鴨養殖大棚6個,存欄種番鴨2萬只,孵化的番鴨苗銷往全國各地,戶均年收入增長3萬余元。
鄉村振興人材振興是關鍵,目前,該村已有10多位在外小有成就的年輕人返鄉辦企業,帶領鄉親共同致富。養殖場、加工廠、家庭農場、電商直播間、農產品冷藏保鮮庫等經濟實體如雨后春筍,一個個落戶勝廟村,農民變工人,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不僅村民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大幅增加,突破20萬元大關。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村黨支部努力的方向?!痹摯妩h支部委員張留英說,近年來,該村重點從人居環境整治、平安法治建設、移風易俗和“五好家庭”“美麗庭院”“孝子孝媳”評選等方面,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該村組建兩支廣場舞隊,目前已發展隊員60余人,在全縣廣場舞大賽中還獲得二等獎呢。
為改善村內坑塘水質黑臭、村容村貌臟亂差的劣質環境,在縣自然資源局的幫助下,該村協調縣扶貧、交通、水利、發改、電力、林業等部門,硬化村內主干道1000米,修建繞村公路一條、下水道65米;籌措資金100余萬元對全村房屋進行了徽派改造,栽植大葉女貞、紅葉石楠、垂柳等綠化苗木1400余棵。全村完成“六改一增”82戶,設置公益性崗位25個,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全體村民也都積極參與鄉村公益事業。村民任超團在鄭州做生意,聽說家鄉安裝路燈缺少資金,他和哥哥決定裝路燈的4萬多費用哥倆全出,全村四橫兩縱六條街道被57盞太陽能路燈照得通亮。
“三零”創建,打造平安鄉村。該村把“三零”創建工作與平安建設、反詐騙、治安防范、安全生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其他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黨員干部下沉一線,進行全領域、地毯式摸排,全面排查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提升群眾安全防范意識。同時,利用村頭大喇叭、墻標條幅等,積極開展“反電信詐騙進校園”“小手拉大手,共建平安家園”“送法到家”等主題活動,營造“人人參與、共同創建”的濃厚氛圍,打造平安鄉村。
該村將“文明幸福星”創建與黨員聯戶、網格化治理工作相結合,組織開展“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活動,培育先進典型,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模范帶動的作用,引導村民養成文明節儉的好習慣。
村民邵艷艷是從山東遠嫁勝廟的外地媳婦,丈夫任香港為了生計,常年在外打工,邵艷艷堅苦樸素,省吃儉用,一邊照顧多病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還在村橡皮泥廠打工。村民都被邵艷艷的善良和孝順而感動,推薦她為“好媳婦”。在邵艷艷的影響下,勝廟村民風更加敦樸,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下一步,楊集鎮將以勝廟村為重點,以點帶面抓好‘五星’支部創建工作,把楊集鎮建設成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麗鄉村。”楊集鎮黨委書記彭曉峰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