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8月12日訊(記者向潔 通訊員黃瑤)今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節能多一份力,降碳多一份‘興’。”武漢市大興路小學師生開展“綠水青山,不再‘塑’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將平日收集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廢舊物進行再利用,制作成一幅巨大的全國生態日標識立體海報,呼吁廣大青少年及市民攜手同“行”,提高生態文明意識,為生態環保貢獻自己的力量。
孩子們在學校操場上展示立體海報。通訊員黃瑤 攝
“張老師,您看看,我們又整理出這么多瓶子,每一個都處理干凈了。”8月11日下午,大興路小學操場上呈現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在美術教師張露的帶領下,一群孩子正在進行立體海報創作。他們分工精細,各司其職,有的負責篩選大大小小的塑料瓶,有的專攻拆卸瓶身上的標簽膠,有的負責將處理干凈的瓶子粘貼在畫布上,還有的則用刷子蘸上顏料給每一個瓶子上色……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用勤勞的雙手“變廢為寶”,完成一幅約25平方米的全國生態日立體海報。
(相關資料圖)
經過三個半小時的“奮戰”,這幅以全國生態日張貼畫為藍本的由1000余個塑料瓶組成的立體海報——“綠水青山,不再‘塑’求”展現在大家眼前。與此同時,由書法教師楊然帶領的環保團扇文創小組也完成了制作,通過極具中國風元素的方式傳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心聲。
大興路小學是國際生態學校。去年起,學校修建了一座“再生資源銀行”,用來存放學生們收集的可回收廢棄物,為每個班級設立了“低碳賬戶”。學校定期對“銀行”內的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給各班賬戶存入“低碳值”,鼓勵大家參與低碳環保行動,創建美麗家園。這次制作立體海報的所有瓶子都是大家從“銀行”里提取出來的,總計6000多個,選取了其中1000多個進行創意設計。
從“銀行”提取廢舊塑料瓶,拆卸、分裝。記者向潔 攝
“雖然天氣很熱,但我希望我們的做法能點燃大家關注生態,加強環保的熱情。”該校六(1)班學生羅伊然說,在她家里,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已形成共識,家里備有廚余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箱等,就連她兩歲的妹妹也知道將喝過的牛奶盒投入可回收垃圾桶里。
將塑料瓶粘貼至畫布上。記者向潔 攝
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局部上色。記者向潔 攝
同心協力完成巨幅立體海報。記者向潔 攝
“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特別是看到有很多中低年級的同學能參與進來,相信環保的‘接力棒’可以一直傳遞下去。”該校六(2)班學生潘浩宇說,從三年級起,他就加入了學校環保小組。近三年來,學校會定期組織大家開展多種多樣的環保實踐行活動,比如:走進武漢白鱀豚館,與長江江豚親密接觸,舉行“變廢為寶 守護江豚”公益接力活動;去長江邊采集水樣進行監測,到污水處理廠參觀了解污水的凈化處理流程等,這些活動令他受益匪淺。
呼吁生態環保的文創團扇“出爐”。記者向潔 攝
該校校長王繼承表示,學校堅持生態環境教育已有30多年,“綠色種子”早已在每一個學子心中生根發芽。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學校通過這次特殊的暑假作業,倡議學生們用實際行動來宣傳生態理念,踐行綠色生活,用小手牽起大手,動員身邊的人一起行動。未來,相信孩子們會在生態實踐中有更多成長和收獲。
【編輯:張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