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斌 全國人大代表、臺盟盟員、南京圖書館研究館員、紫金文創研究院研究員
近年來,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居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向往也越來越強烈。社區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傳播的基層組織單元,更是“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推動基層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的實際載體。
公共圖書館具有資源豐富、設備先進和人力充沛的特點,通過釋放其具有的社會服務功能向社區輻射,依托圖書館建立分布廣泛的社區圖書室以及開展相關讀書活動,不僅可以落實“健全支持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更是公共圖書館具有的先進文化傳播功能的具體體現,也是通過社區文化服務引領先進思想的有效途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促進社區閱讀形式多樣化
一方面,要開展種類多樣的文化活動,增強服務內容的創新性。社區不僅是社區居民獲取終身教育的重要陣地,還是開展文化交流、享受休閑娛樂的極佳場所。公共圖書館除了提供書籍資源以外,還需要注重在社區內舉辦包括詩詞朗誦、名家講壇、名畫鑒賞在內的互動性強、催人奮進的讀者活動,形成寓教于樂的服務場景。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數字化網絡技術,創新服務的供給模式。通過建設虛擬數字社區的方式,逐步實現社區文化服務數字化、網絡化,利用數字化網絡技術推動服務轉型升級,進而解決社區文化服務讀物不足、借閱不便、服務內容與需求不符的難題。
拓展老年讀者閱讀服務
一方面,要制定閱讀計劃,鼓勵讀者長期打卡。老年讀者是社區文化閱讀服務的主要對象,有關調研結果表明,許多老年讀者渴望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但基于自身的各種因素卻難以養成。公共圖書館則可以通過宣傳和調研,明確老年讀者群體中較為流行的熱點主題,然后結合自身的實際館藏,基于老年讀者不同的文化程度、生活節奏、閱讀興趣等制定有層次、有針對性的閱讀計劃,推薦不同的閱讀書目、實行個性化的閱讀進展跟進。同時,可以結合這一活動,搭建讀者微信群,邀請讀者來參與每日的打卡、話題討論和資訊推送。活動初期可以先邀請公共圖書館內的長期讀者進行試點,再聯合街道文體中心小范圍開展。初具雛形后,可聯系社會力量等協助讀者參與。在充分調動讀者積極性的同時,彼此互相監督、互幫互助,共同養成或促進自身的閱讀習慣。
另一方面,可以拓寬親子活動,促進“代際融合”。目前,社區的大部分嬰幼兒童是由他們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陪伴,因此利用社區閱讀活動可以豐富老人與孩子的家庭代際關系。在活動組織上,除了常規的親子伴讀外,還可以增加手工方面的活動,可以通過提供材料和折紙、手繪、手工創作等工具書籍,引導親子共同創作,交流感情。另外,還可以讓孩子給家長們開故事會,雙方在閱讀中的交流和溝通,對代際融合有極大的幫助。
位于上海市黃浦區的社區公共圖書館——“書格城市書房”
打造社區閱讀個性化服務
一方面,要合理規劃,使服務形成品牌效應。社區的閱讀服務也要認清自身資源和范圍的局限性,因此,在制定相關目標前,應統計和梳理自身的資源結構和讀者人群。在明確基礎重心和合理規劃后,再打造相關服務和特色,提升公共圖書館在周邊居民心中的知名度,從而形成品牌效應。對此,需要不斷拓寬宣傳渠道,做好讀者服務、讀者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對接官方媒體或自媒體作者,充分發揮媒體的積極力量,提高大眾對自身品牌文化的關注度。
另一方面,要資源聚合,形成板塊聯動特色。同一區域的多個社區應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緊密聯動。例如,開展館藏資源互通、閱讀成果交流、特色文化參觀等主題活動,將現有的資源進行聚合,實現更高質量的閱讀服務與讀者體驗,共同享受閱讀的快樂。(劉忠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