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四川在線記者 寧蕖
3月20日,甘孜州鄉城縣洞松鄉熱斗村村民洛絨澤仁來到洞松藏豬養殖擴繁基地,將自家種豬生產的3只小豬“還”給基地,又賣出了另外11頭小豬。“這次賣豬還收入了8000元。”洛絨澤仁告訴記者。
這是浙江省對口幫扶甘孜州工作隊入駐鄉城縣以來開展的“借豬還豬”促農增收新模式。“基地收取押金后,將種豬借給村民。每借一頭種豬,就要在一年內還給基地3頭小豬,一年后種豬就屬于村民了,其余小豬基地還會按一定價格收購。”洞松藏豬養殖擴繁基地技術負責人趙蔡說。
除了借“種豬”,基地還有另一種模式——借“小豬”:將完成常規免疫程序、購買保險和稱重登記的仔豬,發放給交付了押金的農戶進行養殖。待小豬養到近50千克后,農戶將豬返還給基地,基地扣除“出場”時所稱重量后按協議價格收購。
鄉城藏豬保種育繁基地里的藏豬。張瑩 攝
“‘借豬還豬’不僅可以促農增收,還充分調動了農牧民參與的積極性。基地開展養殖技術方面的培訓指導,還能增強他們自我‘造血’的能力。”浙江省對口幫扶工作組成員、鄉城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朱琪文說。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深度參與全產業鏈發展,是浙江省對口援建甘孜、帶動農戶穩定增收的有效舉措。
在道孚縣,金華市婺城區建立農特產品加工產業園區,積極牽引相關企業入園,探索和建立企農利益聯結機制,打造利益共同體,推動多種利益鏈接模式共同發展壯大。
“我們聚焦高原菜籽油、根確紅、野生菌、牦牛等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整體推進。”浙江省對口幫扶工作組成員、道孚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胡斐說,今后工作組還會不斷探索打造特色優勢加工產業集群,促進加工企業與上下游各類經營主體集聚發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