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公安局:創新巡防機制 營造良好治安環境
(資料圖片)
“說起公安工作的變化,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見警率更高了。無論是在商場、小區還是在校園,經常能看見民警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大街小巷總有他們巡邏執勤的身影。”神木市人大代表李寶試感觸頗深。
為全面提升城區街面見警率、降低發案率,神木市公安局積極創新巡防機制,以落實“三見警”和“1、3、5分鐘”快速反應機制為導向,推行“點、線、面、圈”巡防機制改革。即:點上巡,在城區5個重點復雜部位設立警務工作站,巡特警大隊和交警大隊駐點實行“四班三運轉、24小時值守”,第一時間處置突發治安、交通警情。線上防,機關部門、巡特警、交警和派出所建立聯勤聯動機制,圍繞重點道路、公共場所、行業領域,每周開展不少于兩次的巡防清查行動,整改各類隱患。面上控,以巡特警、交警、警務工作站和派出所為主,將城區劃分為10個巡區網格,開展社會面常態化巡邏,組織網格員、保安員等社會力量參與巡防。圈上圍,以“全市邊界盤查點+出城主干道檢查站”為支點,構建10分鐘城際防控圈,嚴查重點車輛、人員、物品,筑牢市域外圍防線。對市域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快速處置,實現無縫合圍、高效策應。
新機制運行以來,神木市初步實現了“社會面發案少、秩序好,社會和諧、群眾滿意”的改革目標,有效提升了公安機關管理服務質量和水平,助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神木市人民檢察院:強化心理疏導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沒有止境,神木市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工作機制,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矯治,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救助,幫助未成年人恢復積極心態、重塑健康人格、重新回歸社會。
神木市人民檢察院發揮檢察力量,強化與神木市民政局、教體局、婦聯、關工委等負有未成年人保護職責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整合多方力量,組建成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專家團”“宣講團”,協同開展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心理疏導工作。宣講團由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咨詢師、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事業、社會團體等相關單位代表、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青年志愿者和善于溝通、宣講的檢察干警等33名成員組成,融合社會力量,打造專業化疏導隊伍。
同時,神木市人民檢察院在神木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配備了多個功能獨立的心理咨詢室、情緒疏導室,探索與神木市青少年宮合作開展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工作;在大柳塔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辦公室設立了心理疏導咨詢點,將心理咨詢納入“小鎮”特色化檢察工作;與神木市各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工作平臺相結合,積極探索“法治教育+心理疏導”的工作模式,為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工作提供場所保障。
神木市人民法院:拓展多元解紛新路徑 實現法治建設新突破
近年來,神木市人民法院持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實現聯防、聯調、聯治,訴訟案件增量明顯下降,全力推進強基工程走深走實。
神木市人民法院搭建“一室兩站”平臺,組建訴前調解團隊,在城區部分街道和社區成立4個“法官工作室”,鎮街設立17個“訴源治理工作站”,組成“1名員額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書記員+N名人民調解員”的“1+1+3+N”訴前團隊,賦能前端無訟治理,實現觸角延伸和提質增效。出好組合拳,全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強化“立保同步”工作機制,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實現雙向調解,凝聚行政調解合力提升聯調效果,實現中端多元解紛。同時,打好主動仗,通過強化判后答疑、執源治理、案例引導、普法宣傳等,促進末端規范引導。
今后,神木市人民法院將持續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充分發揮法治保障作用,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紛需求,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助力全市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樣板。
神木市司法局:創新普法宣傳陣地 提升普法實效
“喂,你要空銀行卡干啥?”“給我借用一周唄,一周一千。”“一千,不借不借,哥又不是缺那點小錢的人。”“你是不是傻呀,這不是白給錢嗎?不要白不要,我們借。”
這段文字是神木市司法局在微信公眾號“神木司法行政”推出的“普法視頻”專欄里的內容,欄目取材于發生在身邊的法治事件,以普法微電影、微視頻等新媒體傳播形式開展法治宣傳,將普法融入法治實踐和百姓日常生活,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為構建更加有效便捷的普法宣傳方式,市司法局充分利用“新媒體普法+”載體,不斷拓寬普法渠道,在“神木司法行政”微信公眾號,精心打造律師在線、普法王者、法律書屋、 普法視頻四大普法專欄,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深入了解相關法 律知識、依法理性表達訴求,切實讓群眾隨時隨地都能獲悉最新 法治動態、享受優質法律服務、感受法治建設魅力。
在守正創新中拓展成果,在精耕細作中積厚成勢。神木堅持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疏通了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群眾生活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神木越來越成為“近者悅、遠者來”的魅力之城。(圖片均為資料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