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我國農民法律意識逐漸提高、法制觀念不斷增強,較多農民能自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基層干部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識明顯增強。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經濟形式的不斷變化,對農村普法工作提出了較多新的更高要求。
建議
成立村級普法專門機構,組建專業法律宣講團隊。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創建力度,通過創建促進普法工作,調動廣大農民學法、守法、用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農村普法工作針對性,培養崇法尚法良好習慣。引導基層干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群眾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針對法治實踐中群眾關心的難點、痛點和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宣講。增強農村普法工作靈活性,緊抓時機有效推進工作。比如,可緊抓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機、春節民工返鄉時機,以及禁毒、禁賭、反對邪教等專項治理活動時機,大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活動。創新農村普法宣傳方式,形成良好社會法治氛圍。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法律宣講,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建設,鄉鎮設立法治宣傳閱覽室和櫥窗,村內建立法律圖書屋和法治宣傳欄,充分運用新型網絡媒體等進行廣泛宣傳。壯大司法工作人員隊伍,提高普法人員法律素質。加大對村“兩委”干部的法律知識培訓力度,實行農村普法宣傳輔導員制度,推動機關工作人員下沉。加大農村普法經費投入,強化資金使用監督管理。鄉鎮要擬定普法經費標準并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建立和完善村級普法經費保障制度,制定經費來源管理辦法。(張馨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