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熱點資訊 >

四百余件藝術品展現兩岸情緣:快看點

2023-01-28 12:20:56 來源:團結報

悠揚的南音裊裊回蕩,絢麗的花燈光彩照人,制作精巧的木船模型仿佛在海浪中揚帆起航……

近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福建博物院承辦的“源·緣——閩臺藝術展”在國博開幕。展覽分為“同宗同源敦親睦族”“海峽之音合韻千年”“藝蘊天工小康大同”“妙筆生花寫意中華”4個部分,展示400余件閩臺藝術品,從戲曲、民藝、工藝美術、文學、書法、繪畫等方面,全面深入地詮釋“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的主題。

同根同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走進序廳,朱紅的屋梁、暖黃的燈光、紅磚古厝的大幅照片,給人一種溫暖敦厚的家的感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重土戀家、重視血緣的文化傳統。家庭與宗族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國國家博物館“源·緣——閩臺藝術展”策展人李雪說,如今在2300多萬臺灣同胞中,超過1800萬同胞的“根”在福建,尤其是臺灣的林、黃、劉、王、蔡、許、鄭、李等姓氏族裔,很多都能在閩臺兩地家譜族譜檔案中找到“根”。

展柜里陳列著一份份泛黃的家譜族譜,它們記錄了李氏、蔡氏、吳氏、張氏等族人前往臺灣進行農業生產、從事貿易、抗擊荷蘭殖民者等事跡。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時代。福建是臺灣同胞最主要的祖籍地,福建先民很早就跨越海峽墾殖臺灣。經過一代代移民的經營,臺灣地區形成了許多以親緣宗姓為紐帶的閩臺文化聚落。安溪寮、福安里、泉州厝、興化坑、永春陂、同安宅、龍巖莊等以福建漳州、泉州地名命名的臺灣聚落,以及詔安、梅山等100多個閩臺同名村鎮,見證了福建先民開發臺灣的歷史軌跡。

一件寫著“想家”兩個大字的白色夾克衫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夾克衫旁的玻璃罐里裝著臺灣帶回的泥土。1987年底,臺灣宣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1988年初,以何文德為團長的臺灣第一批返鄉探親團跨過禁斷數十年的臺灣海峽,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土。何文德回大陸探親時就是穿著這樣一件夾克衫,還帶回了一抔臺灣泥土。

鄉音難忘

福建與臺灣在地緣與血緣以及文化淵源等方面都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閩臺文化是兩地民眾共同的精神印記,閩臺藝術是兩地藝術家表達感情的橋梁。

“海峽之音合韻千年”單元介紹了南音、薌劇(歌仔戲)、閩劇、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木偶戲等戲曲藝術,展現閩臺人民通過共同的戲曲傳統所表達出的情感聯結。

或橫抱琵琶,或吹奏洞簫,或手持拍板,或彈撥三弦……一組德化白釉“憶南音”瓷塑生動表現了南音表演場景。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漢、晉、唐、宋時期,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并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南音。它與閩南人的生活密切相關,閩南人聚居之地幾乎都有民間南音社團。南音在臺灣又稱南管,深受民眾喜愛。

歌仔戲是以閩南歌仔為基礎,吸收多種戲曲元素形成的閩南方言戲曲劇種。歌仔原是漳州方言曲藝、小調。明末清初,鄭成功率部收復臺灣,把歌仔等民間藝術帶到臺灣。歌仔與臺灣當地民歌小調結合,衍化為宜蘭歌仔、歌仔陣。20世紀初,歌仔戲興于臺灣島內,不久傳及廈門,流行于漳州薌江一帶,故又稱為薌劇。

“歌仔戲藝術每一次的發展和提升都與兩岸交流有關。歌仔戲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創造,是閩臺之間的精神紐帶和文化橋梁。”李雪說。

福建素有“木偶之鄉”的美譽。提線木偶、布袋木偶與鐵枝木偶并稱“福建木偶三絕”。明清時期,木偶戲隨著福建移民傳播至臺灣地區。展廳里展示了不同類型的木偶,并以圖文展板的形式介紹了木偶頭制作流程。“為了讓觀眾更好地感受木偶戲的魅力,我們把展臺設計成舞臺,展現了布袋木偶戲《大名府》的表演場景。”展覽主設計師王宇潔說。

除了血脈相連、語言相通,閩臺人民還有共同的信仰和習俗。鄭成功信俗是閩南、臺灣民眾尊崇懷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民俗活動,包括祭典、請神、巡境等。鄭成功在臺灣被尊稱為“開臺圣王”“成功祖”“開山祖”。展廳里的清代鄭成功畫像為鄭成功后人捐贈,體現了鄭成功的非凡氣度。

工藝多彩

木雕瓜筒、醬釉陶風獅、人物磚雕……在“藝蘊天工小康大同”單元,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建筑構件。

閩臺民居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以磚木石混合結構、紅墻赤瓦、燕尾屋脊的傳統古厝民居最為常見。這種建筑被稱為紅磚厝,裝飾構件有磚雕、石雕、泥塑、木雕等種類。

“這對風獅陶燈座外形生動有趣,被網友做成文物表情包。”李雪介紹,風獅又稱風獅爺、石獅爺、石獅公,是閩南、金門、琉球群島等地設立在建筑物的門、屋頂或村落的高臺等處的獅子像,用于鎮風辟邪。此構件來自金門地區傳統建筑,為大門前的陶燈座。

各種繁復精美的木雕飾件引人注目,其中最華麗的當屬金漆木雕。金漆木雕是閩臺木雕中的一個重要流派,最早運用在佛像、神像的制作中,后發展至建筑裝飾、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具中。展柜里的清代金漆木雕人物龍紋桌燈和金漆透雕菓盒,金光熠熠,雕工精湛,令人稱絕。

漆藝、石雕、錫雕、花燈、竹編、剪紙……閩臺地區民間工藝有著很強的共通性。壽山石產于福建福州北郊壽山村附近,因稀少珍貴、石質溫潤、色澤美艷著稱于世。以壽山石為原材的壽山石雕是閩臺民間工藝的優秀代表。在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中,壽山石成為凝聚海峽兩岸人民情感和文化共鳴的重要媒介之一。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自2016年開始至今,已連續舉辦七屆。展覽中呈現了部分參賽作品,壽山石在兩岸藝術家的巧手雕刻之下綻放出絢麗光彩。

一幅長達13.7米的剪紙作品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欣賞。這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拓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袁秀瑩的作品,刻畫了福州三坊七巷的動人風貌。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起源于晉,形成于唐,至明清達到鼎盛,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展覽最后一個單元“妙筆生花寫意中華”,可以看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于右任、星云大師等歷史文化名人的書畫作品,感受兩岸文脈的聯結與傳承。(鄒雅婷)

最近更新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2022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91精品在线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人妻777人伦精品hd|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波多野结衣|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国产精品素人福利|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自拍 |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精品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69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