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老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梁實秋雖然祖籍江浙,卻是北京出生北京長大,也稱得上是京城“土著”了。兩位都是從北京走出的文壇大腕兒,雖然走南闖北四海為家,但心中的那份故鄉情結卻依然割舍不下,在他們筆下,皇城根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那么精靈剔透,富有精氣神兒,而極富中國民俗文化特點的老北京春節,更是被他們的如椽大筆演繹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老舍:《北京的春節》
老舍出生于一個貧寒的旗兵家庭,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熱愛這兒的一切,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和《龍須溝》都是以這座古都為背景的。1951年1月春節前夕,老舍在《新觀察》第2卷第2期發表了一篇極短卻極其精致的散文《北京的春節》,在這篇千把字的文章里,老舍用他那優美的筆調描繪了老北京春節前后的日程、活動、玩藝兒、吃食、禮儀、景觀,以至于有人讀后驚呼,這哪里是篇散文,分明就是一幅活脫脫的老北京民俗風情畫卷。
這篇文章以時間為經、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結構全文,老舍在文章開頭就開門見山地寫道:“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年的一切準備,緊接著便迎來整個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正月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這些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笔熘O京派文化的老舍對情趣盎然的老北京春節習俗信手拈來:買雜拌兒買花炮、大掃除、貼對聯貼年畫、逛廟會逛天橋、賽馬賽駱駝……老舍筆下的這些春節景象正如老北京童謠中所唱:“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p>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話從事創作的作家之一,其作品語言富有濃郁的北京韻味,《北京的春節》依舊秉承了老舍一貫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明白如話,通篇沒有一個難懂的字,沒有一句拗口的話,讀起來朗朗上口,猶如在聽一位長者拉家常、講故事:“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毕襁@樣的文字在文中幾乎隨處可見。
在結尾老舍這樣寫道:“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閑的時候。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從這些貌似閑適的文字里,我們可以尋找到老北京春節民俗的一些根源,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義不言而喻。
梁實秋:《北平年景》
自1949年著名作家、學者梁實秋赴臺,從此漂泊孤島再也未回故里。1950年代,他寫下了《北平年景》一文,抒發了羈旅凄涼、懷念北平的思鄉情懷,文章開首便如此寫道:“過年須要在家鄉里才有味道,羈旅凄涼,到了年下只有長吁短嘆的份兒,還能有半點歡樂的心情?而所謂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無雙親,下無兒女,只剩下伉儷一對,大眼瞪小眼,相敬如賓,還能制造什么過年的氣氛?北平遠在天邊,徒縈夢想,童時過年風景,尚可回憶一二。”
接下來梁實秋回憶了童年時代的北平年景:大人采購年貨、置備新衣、祭祖先、燒年菜,孩子們踩歲、辭歲、壓歲,新年正月的室內布置、家家開賭、城里各處的熱鬧所在,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老北京獨特的過年習俗躍然紙上:“街上除了油鹽店門上留個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鑼鼓齊鳴,狂擂亂敲,無板無眼,據說是伙計們在那里發泄積攢一年的怨氣。大姑娘小媳婦擦脂抹粉的全出動了,三河縣的老媽兒都在頭上插一朵顫巍巍的紅絨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婦出動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頭小伙子亂鉆亂擠。于是廠甸擠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幾個露天茶座坐著幾個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沒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門處能擠死人!火神廟里的古玩玉器攤,土地祠里的書攤畫棚,看熱鬧的多,買東西的少。趕著天晴雪霽,滿街泥濘,涼風一吹,又滴水成冰,人們在冰雪中打滾,甘之如飴?!榷怪瓋海拖滩藘?,琉璃喇叭大沙雁兒’,對于大家還是有足夠的誘惑。此外如財神廟、白云觀、雍和宮,都是人擠人,人看人的局面,去一趟把鼻子耳朵凍得通紅。”眾所周知,梁實秋以散文小品知名于世,他的散文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于一體,行文旁征博引,內蘊豐盈,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如文中所描述的祭祖的流于形式、年菜飯的倒人胃口、年畫對聯的心理作用等,無不閃爍著寓莊于諧的哲人思考和智慧之光。
梁實秋在文中還涉及了民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北京兵變”,他在最后一節這樣回憶:“新年狂歡拖到十五。但是我記得有一年提前結束了幾天,那便是‘民國元年’,陰歷的正月十二日,在普天同慶聲中,袁世凱嗾使北軍第三鎮曹錕駐祿米倉部隊嘩變掠劫平津商民兩天。這開國后第一個驚人的年景使我到如今不能忘懷?!薄氨本┍儭钡哪缓蠛谑志褪歉`國大盜袁世凱,原因是袁不想去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想留在老窩北京,于是想出了這個一個喪盡天良的主意——以此來告訴世人北京局勢不穩,需要他這個強人留在北京坐鎮。據史料記載,兵變后的京城蕭條冷落如同死市,繁盛的京華之地頓成黑暗的世界,全城被劫者約4000余家,商民財產損失達數千萬元,袁世凱的惡行給萬民歡騰的新年佳節留下了一個驅不散的陰影。(王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