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著夜晚屋外的燈光,村民圍在九三學社社員專家身旁,認真請教農業技術問題。
在臨時“教室”里,九三學社焦作市農林水支社的專家給方陵村村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
仲春之夜,靜謐安詳,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北郭鄉方陵村王家祠堂卻熱鬧非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老師,我們家小麥葉片發黃是怎么回事?”“老師,俺家大棚里的茄子突然枯死了,可把我急壞了!”面對農民焦急的詢問,九三學社焦作市農林水支社主委、焦作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高級農藝師皇甫柏樹耐心細致地逐一解答,老鄉們聽了后,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這是4月2日九三學社焦作市農林水支社深夜為方陵村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的一個場景。
3月19日以來,九三學社焦作市農林水支社與有關部門聯系,主動承擔了方陵村為期15天的農業技術培訓工作。每天下班后,顧不上吃晚飯,皇甫柏樹等專家便急匆匆趕到方陵村為農民進行技術培訓。
方陵村經濟基礎薄弱,全村2600余人靠土地生活,種植農作物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村子臨近黃河與沁河交匯處,交通不便,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術的能力不強,且種植方式單一,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專家們精心準備課程,從小麥種植到玉米栽培、從溫室育苗到大棚蔬菜、從特用玉米到焦作特產四大懷藥、從病蟲防治到保鮮加工、從品牌創建到營銷藝術,全方位地為農民“傳經送寶”。
專家們貼心的農業技術服務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烈響應。沒有教室,村民們便把自家祠堂打掃一新;沒有桌椅,他們就東家一個桌子、西家一個板凳地拼湊;沒有黑板,找塊木板涂上黑漆就用。
每天晚上吃過晚飯,不用叫不用喊不用催促,村民們就自覺地來到王家祠堂聽課。村民劉長利最積極,每天第一個趕來聽課;村民王凱紅最熱心,有事他總是跑在最前面;村民王建設責任心最強,每天負責維護秩序;村民王勝利最愛提問,總會想出許多問題咨詢專家……每天晚上,小小的王家祠堂擠滿了聽課的人,授完課村民們還紛紛要求老師留下聯系方式,以便隨時求教。
技術棚架問題是農技下鄉的重點難點問題,九三學社焦作市農林水支社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探索和嘗試。群眾白天忙,專家們就晚上來培訓;課堂上溝通不直觀,專家們就來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有了難題,電話咨詢、微信視頻隨時隨地進行溝通。
“昨夜春風入農家,喚醒田間幸福花。”群眾積極參加夜間農業技術培訓的場景讓方陵村黨支部副書記荊長有感慨萬千,當場吟誦詩句。他說:“社員專家成了農民的技術服務員,為農民解決了許多急、難、愁、盼的技術難題。”
“農業技術服務只要用心去做了,就能成為群眾的貼心人。這條路我們會堅持走下去,不斷探索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載體,為助力鄉村振興作出貢獻!”皇甫柏樹說。(魯娟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