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站”片區:具嶺南水鄉特色的現代化生態新城 城際軌道交通“中山站”片區位于火炬開發區西部,中山市主城區與火炬開發區之間。
2、西距主城區約4公里,東距火炬開發區約3公里,北距廣州市區86公里,東南至澳門65公里。
3、具體位置在城中路(即京珠高速西面,南北向道路)、世紀大道、文筆山路、公園路之間。
(相關資料圖)
4、規劃區內東南一側有煙囪山,西側有五馬峰山,山丘坡地比較平緩,山體形態優美,蒼翠秀麗,對未來城市的背景和天際輪廓線的營造具有良好的景觀價值。
5、 現狀主要用地為耕地和廣珠城際輕軌線路用地,建設較少,只有聯富村委會、濠頭村、聯富村(部分)和濠頭中學分布其中。
6、城際軌道交通“中山站”片區的總用地面積311.43公頃。
7、 定位為中山東部門戶地區 規劃草案將中山站定位為中山新城—— —中山市東部門戶地區,以快速軌道交通為依托的陸上交通樞紐,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現代化生態新城。
8、 規劃以軌道站場為依托,形成一個開發強度高的城市商務核心。
9、以煙囪山、五馬峰山為背景,通過其間水道的整理及城市廣場的建設,形成區域景觀軸。
10、 在現狀道路及規劃道路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建構“三橫三縱”的道路主骨架和若干縱橫交錯的次一級道路系統。
11、三橫分別是:三號路、世紀大道、公園路。
12、三縱為:濠泗路、文筆山路、城中路。
13、 出入站口人車分流 輕軌站站前規劃了若干次干道和支路以承擔集散交通,其中站前廣場與軌道站點出入口之間的路段以下沉形式穿過,徹底實現人車分流,避免了對站點行人交通流的干擾。
14、居住區內側盡量避免了高等級道路的穿越,轉而以分布均勻、銜接暢達的次干道和支路替代。
15、 規劃從輕軌站出來一條東西向的生態綠地公園貫穿整個核心區,它從視線和景觀上溝通了輕軌站東西兩座山體,同時具有疏散功能。
16、生態公園與城市用地的相嵌、滲透。
17、從中央公園往周邊用地延伸多條綠脈與地塊內部庭院綠地相連。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