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迎賓路街道立足特色資源,以產業發展為抓手,搶抓鄉村振興機遇,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效益穩步提高,群眾收入逐年增加,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過去,村干部工作無抓手、村級發展無資金、產業發展無動力,村集體經濟發展處于被動局面。如今,各村均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規范了發展章程,引來了合作股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的突破,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群眾就業,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村級集體‘抱團式發展’帶來的實惠。”迎賓路街道副主任王剛說。
小草莓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春節前期開始,迎賓路街道韓家窯坬村的草莓便陸續上市,前來采摘新鮮草莓的消費者絡繹不絕,一批批游客拎著籃子在大棚內采摘、品嘗、拍照,邊體驗田園生活,邊品嘗鮮果草莓,在歡聲笑語中開啟今春“莓”好時光。近年來,迎賓路街道韓家窯坬村利用當地區位、地理條件優勢,定位近郊旅游,大力發展草莓規模化種植,草莓基地全面采用綠色、無公害栽培模式,產出的草莓品質好、口感純正。草莓種植收入可觀,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同時也解決了部分閑置勞動力的務工難題。
盤活荒山地,結出“幸福果”
近年來,迎賓路街道關崖窯村通過黨建引領促發展,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謀發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盤活資源,按照“黨建強、產業富”的發展思路,該村在關崖窯小組溝道治理平整土地350余畝,整理寬幅梯田2300畝,成立了神木市關崖窯種養殖合作社,種植山地蘋果1650余畝,目前已經全部掛果,并流入市場,預計明年將進入盛果期,產值和收益會更高。此外,該村積極推進土地合理流轉,鼓勵農戶以土地入股企業經營,盤活用好土地資源,為蘋果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奠定基礎,全面提升山地生態蘋果產業實現規模化、特色化、商品化水平。
蔬菜大棚種出好“錢景”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而蔬菜種植一直是河西村李家陰灣小組的特色富民產業。近年來,該村累計投資投資900余萬元,建成占地105畝的可見日光溫室蔬菜大棚32座,水電、路、沼氣、滴灌節水等設施配套齊全,生產黃瓜、青椒、豆角、油菜、生菜等多種綠色蔬菜,固定時段送去超市、菜場等合作方。年畝產可創經濟效益3萬元,為市民提供無公害綠色蔬菜400余噸。該村采取“訂單種植、田頭交易”的方式,激發農民群眾的種植積極性,更好地促進農業增產增收不斷檔,進一步助力了農戶持續增收。
卯足“牛”勁兒,集體經濟“牛”起來
近年來,迎賓路街道麻堰渠村黨支部通過外出考察、邀請專家現場教學,帶領村民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因村制宜、攜手發展養牛業,把肉牛養殖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抓手,積極宣傳、落實各項肉牛養殖政策,解決群眾發展的后顧之憂。此外,黨支部積極搭建“黨員帶群眾、大戶帶小戶、以點帶面”的共同致富平臺,通過合作社運作,進一步促進全村肉牛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增加群眾的收益。“我們始終秉持支部引領,集體+農戶管理模式,全力發展肉牛養殖產業,預計今后每年村集體可增加收入8萬元。”談到肉牛養殖前景,村支部書記張孝平信心十足。
下一步,迎賓路街道將繼續搶抓機遇、擔當實干,以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群眾收入為抓手,堅持走產業“特”“優”路線,實現規模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以產業振興賦能鄉村振興,持續書寫迎賓路街道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精彩篇章。
最近更新